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shoufalist shoufalisttupian shoufalistpage

网络首发

吉尔吉斯斯坦卡玛托尔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杨方圆;代淑娟;周南;高野;胡志刚;

为提高细粒级难选金矿石的资源利用率,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卡玛托尔金矿石(Au 3.07 g/t、Ag 20.40 g/t),研究了采用浮选—浸出联合工艺提取金。结果表明:通过闭路浮选可获得金品位为28.57 g/t的金精矿,金产率和回收率分别为8.05%、72.47%,金尾矿品位为0.95 g/t;适宜条件下对浮选尾矿进行浸出,金浸出率达83.16%,相对原矿的金回收率22.89%,浸出渣中金品位为0.16 g/t;采用浮选—浸出工艺,金综合回收率达95.36%。该法可实现该类矿石中金的有效回收。

年 期 ;
[下载次数: 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乳酸介质中冶金尘泥的选择性浸锌行为与机制研究

牛福生;徐成龙;张晋霞;

以乳酸溶液为浸出剂,研究了从山西某钢铁厂冶金尘泥中选择性浸出锌,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乳酸浓度等条件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浸出机制。结果表明:在乳酸浓度3%、浸出温度20 ℃、浸出时间5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10 mL/g最佳浸出条件下,锌、铁浸出率分别为91.56%和4.69%,可实现对锌的选择性浸出;浸出液中的锌主要以Zn[CH3CH(OH)COO]+和Zn2+两种形式存在,浸出渣中锌元素主要以铁酸锌形式存在,而浸出体系的弱酸环境能有效抑制铁元素溶解。

年 期 ;
[下载次数: 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典型的离子型稀土矿除杂渣中提取铝试验研究

王桂硕;刘会武;梁耕宇;刘忠臣;程浩;张天溥;

针对典型的离子型稀土矿除杂渣,研究了采用铵铝反应冷却结晶技术从中提取铝制备铵明矾。考察了硫酸铵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冷却结晶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铝结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铵铝物质的量比为1.3/1、硫酸铵溶液质量浓度760 g/L、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20 min、冷却温度5 ℃条件下,铝元素结晶率为94.8%,所得铵明矾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该工艺可有效实现除杂渣中铝元素的高效提取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年 期 ;
[下载次数: 3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磺化柚子皮吸附剂对硫酸溶液中铁的吸附与分离机制研究

王昕;

研究采用低温磺化法改性柚子皮制备磺酸基功能化生物炭(PPBC),并用于吸附高浓度硫酸溶液中铁离子。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搅拌转速、铁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及酸度等PPBC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与分离机制及循环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0.1 mol/L、温度55 ℃、搅拌转速200 r/min、铁离子初始质量浓度1 000 mg/L、吸附时间120 min优化条件下,PPBC对铁离子的吸附率达98.2%,吸附容量为98.2 mg/g;在铁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PPBC对铁离子的吸附容量达最大为324.6 mg/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PPBC再生率仍保持87.8%。PPBC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与重复使用性,可为高酸高铁废水的治理及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年 期 ;
[下载次数: 6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含钒钢渣中湿法提取钒的工艺研究进展

王泽锟;王乐;李运刚;

含钒钢渣是富含高价值元素的工业废料,具有显著的二次利用价值。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回收钢渣中的钒资源是我国钒产业需要攻克的关键难题之一。综述了从含钒钢渣中湿法提钒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焙烧—浸出、直接浸出工艺进展,并对其他新型提钒工艺和强化提钒辅助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比各类工艺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年 期 ;
[下载次数: 13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流化床氢还原制备铀氧化物固相分布模拟测定研究

申浩楠;牛玉清;李大炳;康绍辉;康修铭;叶开凯;张佳宇;

为了测定气-液-固流化过程中UO2颗粒固相分布规律,通过磁场辅助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冷模试验,系统探究了镍粉(模拟催化剂)与氧化铝(模拟UO2产物)的流态化行为及磁场调控下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无磁场时,氧化铝颗粒的轴向固含率分布随气体流量(5~40 L/min)变化而显著变化,低气体流量(5~20 L/min)下床层底部形成高浓度沉积区,粒径越大沉积效应越明显,中高气体流量(25~40 L/min)下大气泡破碎增强轴向混合,但顶部固含率仍低于底部;镍粉因高密度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细颗粒(200~300目)需气体流量≥15 L/min实现准均匀分散,而粗颗粒(100~200目)即使气体流量达40 L/min仍沉积于床层底部;施加磁场后,镍粉随磁场强度增强逐渐富集于床层下部,形成磁性团聚的“表观大颗粒”并稳定沉积于气体分布板附近,而非磁性氧化铝随液流上浮;磁场强度增加使镍粉与氧化铝固含率比自上而下递增,且比值随磁场增强迅速下降,表明磁性颗粒聚集效应显著。研究结果验证了磁场辅助流化床对磁性催化剂与非磁性产物的动态分离效能,明确了气体流量、磁场强度及颗粒匹配的关键参数,为铀化工连续化反应器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年 期 ;
[下载次数: 2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双曲面弯晶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制及其测定锕系元素研究

刘联伟;常志远;熊超杰;王辉;左臣;

乏燃料后处理工艺流程中,精确测定铀、钚等关键元素含量对于流程优化及安全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国外技术基础上,优化筛选出LiF(200)双曲面弯晶光学元件,成功研制出用于锕系元素定量分析的MWDXRF原型机。衍射强度和荧光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原型机用于锕系元素微痕量分析是可行的,其对铀的测定检出限为18.97 μg/mL。该设备的研发为后续复杂体系中微痕量锕系元素的共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年 期 ;
[下载次数: 2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用NaOH定向溶解氧化膜法分离回收废旧镍钴锰三元锂电池中的活性材料

孙云锋;朱小平;刘子琪;常佳仟;贾露微;吴广明;刘川;杨翼鸽;王卫星;

研究了采用NaOH定向溶解氧化膜法从废旧镍钴锰(NCM)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分离回收活性材料,考察了固液质量体积比、温度、NaOH浓度对活性材料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65 ℃、NaOH浓度3 mol/L、固液质量体积比4 g/10 mL条件下,仅需1 min即可实现活性材料与铝箔的完全分离,回收铝箔形状完整,活性材料回收率达98.6%。该法可实现从粘结剂为PAA-NH4的正极材料中完整、高效分离铝箔与活性材料,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年 期 ;
[下载次数: 16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用盐酸-双氧水体系浸出低品位铅冰铜试验研究

冯金婷;汤海波;吴洋;张芳芳;司金凤;秦庆伟;

研究了用盐酸–双氧水体系从低品位铅冰铜中浸出有价金属,考察了盐酸初始质量浓度、双氧水用量、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铜、铁、铅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初始质量浓度150 g/L、双氧水与铅冰铜质量比3∶1、液固体积质量比9∶1、浸出温度50 ℃、浸出时间2h适宜条件下,Cu浸出率可达90.21%,Fe浸出率为33.49%,Pb浸出率为31.19%,Au、Ag富集在渣中,实现了与铜的高效浸出。

年 期 ;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含钛高炉渣中湿法提取钛研究进展

张悦;李艾彤;刘佳欣;姚淑霞;张尊举;

含钛高炉渣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的研究焦点和难点。综述了从含钛高炉渣中湿法提取钛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硫酸浸出法、盐酸浸出法、有机酸浸出法、硫酸铵熔融法、氯化铵焙烧法、碱熔融法处理含钛高炉渣的原理、工艺特点、处理效果、存在问题、工业化前景,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含钛高炉渣湿法提取钛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年 期 ;
[下载次数: 10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