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宇晖;李广;李镯;马嘉;李春风;张晨;张守逊;候鲜名;
针对新疆某特大型羟硅铍石型铀铍共生矿的浮选精矿中氟含量较高的问题,研究分析了该矿的矿物和元素组成、矿物嵌布特征,并采用“先浮选萤石再浮选铍”工艺对矿石进行浮选,同时对磨矿细度、浮选药剂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针对铍品位0.435%、磨矿细度-325目占93%的原矿,在粗选水玻璃用量1.5 kg/t、NaOH用量2 kg/t、氧化石蜡皂用量700 g/t、扫选氧化石蜡皂用量500 g/t条件下,可得到铍品位为3.36%、铍回收率81.99%的浮选技术指标。该工艺能实现铍矿物的有效富集。
2025年04期 v.44;No.202 43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5 ] - 张晗阳;胡宪伟;康红光;郭瑞东;Muhammad Murtadho;严枫云;杨酉坚;王耀武;王兆文;
粉煤灰盐酸法制备氧化铝是具有重要工业应用潜力的工艺之一,研究粉煤灰酸浸液的离子结构对于该工艺中的除铁工序具有重要意义。将热力学计算法、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Raman光谱法相结合,研究了在pH分别为1.0、1.5、2.0条件下,粉煤灰盐酸浸出液中AlCl_3-FeCl_3-FeCl_2-HCl-H_2O体系的离子结构。结果表明:在pH=1.0时,体系中Fe和Al配合离子主要以[FeCl]~+、[FeCl_2]~+、[AlCl]~(2+)等形式存在;在pH升至1.5和2.0时,体系中[FeCl]~+、[FeCl_2]~+、[AlCl]~(2+)向水解产物[FeOH]~+、[FeOH]~(2+)、[AlOH]~(2+)等羟基配体转变;波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在低pH下,由于氯离子因浓度较高而占据优势,使得氯化物配合物更稳定;随pH升高,氢氧根离子浓度升高,同时高配位羟基配合物因具备更高的金属-氧键级与更低的吉布斯自由能,其形成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2025年04期 v.44;No.202 440-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 李金蓉;刘翔;胡庆喜;李泽鹏;陈伟;陈永进;
针对采用酸性浸出体系回收废旧锂电正极材料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问题,研究了一种高效提纯获取碳酸钴的绿色浸出体系,采用氨浸—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回收废旧锂电池中的钴。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5 mol/L、NH_4Cl浓度0.7 mol/L、(NH_4)_2SO_3浓度0.5 mol/L、温度140℃、固液质量体积比20 g/1 L、反应时间50 min条件下,Co、Li、Ni浸出率分别可达88.0%、90.0%、92.5%;在温度20℃、流量1 mL/min条件下,用40 g CH-90树脂选择性吸附150 mL氨浸液,Co吸附量为9.06 mg/g;通过FT-IR、SEM及XPS表征可知,钴与树脂官能团中的Na~+交换,以[Co(NH_3)_i]~(2+)形式吸附在树脂上。使用碳酸钠沉淀回收碳酸钴,经过洗脱、沉淀、除杂后,制得产品纯度超97.5%的CoCO_3产品。
2025年04期 v.44;No.202 448-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8 ] - 杨志;李京伟;林银河;陈晨;王大龙;鲁颖炜;汤文明;
研究了采用碳热还原—酸浸联合回收工艺从退役锰酸锂电池中回收有价成分锰和锂。对锰酸锂和石墨混合粉体进行碳热还原焙烧,采用XRD、XRF、SEM、TG-DTA等技术对焙烧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50℃下焙烧180 min效果最佳,焙烧产品中锰酸锂完全转化成一氧化锰和碳酸锂;样品粉末中碳酸锂可以通过水浸提取,碳酸锂浸出率为86.15%;利用硫酸酸浸提取锰离子,在酸浸浓度3.5 mol/L、酸浸温度60℃、酸浸时间3 h、液固体积质量比8/1的条件下,锰离子浸出率最高为88%。该方法可以实现从正极材料中同步高效回收锰和锂的目的,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v.44;No.202 459-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7 ] - 胡康;张利诚;马春梅;李丽娟;
研究了采用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从废旧锂电池正极浸出液中分离有价元素,通过平衡萃取确定了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萃取分离钴、镍、锰、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双酮/磷酸酯萃取体系可通过工艺调控,有效实现废旧锂电池浸出液中钴镍锰和锂的分离;在优化条件下,钴、镍、锰萃取率均可达99%,锂收率可达95%以上。该法实现了单一萃取体系分离回收钴、镍、锰、锂,可为废旧三元锂电回收提供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2025年04期 v.44;No.202 46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7 ] - 杨鹏飞;吴家仲;蓝峻峰;叶有明;谢雪珍;陈燕萌;
研究了以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三元深共熔溶剂为浸出剂,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铁和锂,考察了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铁、锂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动力学分析和SEM表征探讨了浸出机制。结果表明:在氯化胆碱/抗坏血酸/乙二醇物质的量比1∶1∶3、液固体积质量比0.1 mL/1 m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 h最佳浸出条件下,锂和铁浸出率分别达96%和98%;浸出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该法高效、环保,能实现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绿色回收铁、锂。
2025年04期 v.44;No.202 476-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7 ] - 杨润生;原渊;
复杂组分砂岩铀矿主要由砾岩、砂岩和泥板岩构成,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钛铀矿,包含少量沥青铀矿。研究了复杂组分砂岩铀矿的工艺矿物学,并对浸出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矿石中大部分铀以四价形式存在,且含有较多的钙、镁、铝、铁和碳酸盐。酸法浸出、强化浸出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酸法浸出工艺效果更好,用40~50 g/L H_2SO_4作为浸出剂时,酸法柱浸的渣计浸出率均大于90%。综合考虑,建议工业生产采用-10 mm粒度矿石堆浸工艺,浸出剂H_2SO_4质量浓度优选为40 g/L。
2025年04期 v.44;No.202 48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贾露薇;朱小平;常佳仟;沈畅;吴广明;
研究了采用HNO_3+H_2O_2浸出体系从含银废催化剂中浸出银,利用液-固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浸出温度和硝酸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浓度1.1 mol/L、浸出温度50℃、搅拌速度300 r/min、n(H_2O_2)∶n(Ag)=1.5∶1、浸出时间5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1 g最佳条件下,银浸出率达94.18%;浸出受内扩散模型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5.45 kJ/mol,氢离子反应级数为1.131。该法可为含银废催化剂高效资源化研究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v.44;No.202 48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8 ] - 王祥;牛芳银;康敏;王勇海;万宏民;郭彩莲;
研究了采用焙烧—酸浸工艺从难处理结合铜氧化铜矿中提取铜,考察了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200目占比70%、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1 h、煤添加量8%、液固体积质量比2/1、H_2SO_4浓度15%、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3 h的最佳焙烧—浸出工艺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91.03%。该工艺能从难处理结合铜氧化铜矿中经济高效提取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v.44;No.202 497-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 李文权;李中林;尚柯成;邹婷;何贵香;李义兵;
以工业氢氧化铝为原料,研究了采用直接老化-铵盐取代联合法并在脱钠剂的作用下合成介孔γ-AlOOH吸附剂,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刚果红,通过XRD、FT-IR、SEM、TEM、BET-BJH等手段对介孔γ-AlOOH的物相、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25℃、吸附剂用量100 mg、刚果红质量浓度300 mg/L、吸附时间180 min、pH=4条件下,刚果红平衡吸附量为586.78 mg/g,脱除率为97.80%;整个吸附过程更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在室温下介孔γ-AlOOH对刚果红的饱和吸附量为1 965.265 mg/g,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和混乱的,主要吸附机制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形成氢键。
2025年04期 v.44;No.202 50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1 ] - 刘宇哲;周欣沅;孙元;韩亚磊;刘帅;
针对采用传统火法工艺从加工废料中回收铼存在能耗大、设备要求高、灵活度低等问题,研究了采用电化学强化浸出—沉淀结晶法从该类铼二次资源中回收高纯度KReO_4晶体。结果表明:以22%~24%的HNO_3溶液作为电解液时,电解过程无明显钝化,能耗稳定在3.0 kWh/kg左右;电解时,阳极表面六方晶格位点处的Re原子失去电子,并与羟基结合,经由低价氧化态Re转变为桥氧连接Re(Ⅱ),与酸反应,最终以ReO~-_4形式进入电解液;采用钾盐作为沉淀剂回收电解液中Re元素时,在结晶温度25℃、沉淀剂流速6 mL/min、搅拌速率500 r/min及结晶时间30 min条件下,析出的KReO_4晶体呈多面体纺锤形,粒度均匀性好,回收率高,纯度为99.95%,可满足氢还原制备金属铼要求。该法可有效回收铼加工废料,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v.44;No.202 512-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2 ] - 李昊;崔琦;王凤菊;李子明;宋艳;吴浩天;李壑;杨吴馨晨;陈树森;
针对聚偕胺肟基吸附材料表面改性过程中纤维收缩脆化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材料力学性能衰退问题,研究提出了“核-壳异质结构应力传递”策略,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柔性核层、聚偕胺肟(PAO)为刚性壳层的纳米纤维吸附材料(PS@PAO)。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S@PAO具有均匀的核壳异质结构(核层直径约为200 nm,壳层厚度约为50 nm),比表面积达6.22 m~2/g,较纯PAO纤维提升38%;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S@PAO的拉伸强度(0.66 MPa)与杨氏模量(34.84 MPa)较纯PAO纤维分别提升13.8%和30.1%;动态接触角试验发现1 s内水接触角由30°降至21°,PS@PAO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用PS@PAO对pH=8.0、铀质量浓度16 mg/L的加标海水吸附48 h,铀吸附容量为34.14 mg/g;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铀酰离子(UO■)与偕胺肟基的化学螯合主导吸附过程。该研究通过对材料结构、海水提铀性能及吸附机制的协同解析,为高稳定性海水提铀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规模化制备工艺指导。
2025年04期 v.44;No.202 524-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0 ] - 石英楠;王丝雨;周仲魁;张益硕;蔡婷婷;车斌;
研究了采用氧化-淋洗联合工艺去除某矿区真实铀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的铀,重点对比了EDTA-H_2O_2和SDS-H_2O_2两种不同新型氧化-淋洗体系对铀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pH、液固体积质量比、氧化剂浓度和淋洗剂浓度等关键参数对铀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EDTA-H_2O_2体系在pH=4、液固体积质量比15/1、H_2O_2浓度3%、EDTA浓度100 mmol/L条件下对铀的去除率为52.8%,经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后,可提升至56.3%;SDS-H_2O_2体系在pH=4、液固体积质量比10/1、H_2O_2浓度3%、SDS浓度20 mmol/L条件下对铀的去除率为26.8%,经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后,可提升至29.5%;两种新型氧化淋洗体系对铀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淋洗剂与单一氧化剂(EDTA 24.12%、SDS 0.66%、H_2O_213.81%)。该工艺可有效破解有机质-铀配合物,显著提升真实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能为矿区铀污染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2025年04期 v.44;No.202 534-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 刘文;梅明;张汉泉;高鑫;汪洋;李昊;
二次铝灰(SAD)是铝资源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其中含铝、氧化铝、氮化铝、氟化物、氯盐等成分,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及浸出毒性,其资源化及无害化回收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碱化焙烧方式脱除二次铝灰中的氮,再用水浸法提取焙烧渣中的铝,同时用CaCl_2脱除浸出液中的氟。通过XRD、SEM-EDS分析了焙烧后铝灰的物相变化、元素分布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m(NaOH)∶m(SAD)=1.1、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20 min的最佳碱化焙烧工艺条件下,脱氮率为98.77%;在浸出温度70℃、液固体积质量比14∶1、浸出时间80 min最佳水浸条件下,铝浸出率为91.83%,焙烧渣中的Al、AlN及Al_2O_3基本转化为易溶态的NaAlO_2;针对浸出液中的F~-,采用CaCl_2进行脱氟处理,在n(Ca~(2+))∶n(F~-)=0.7、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0 min条件下,脱氟率为94.87%,脱氟渣主要物相为CaF_2及少量未反应CaCl_2,可用作金属冶炼助熔剂。该工艺实现了二次铝灰中铝的高效提取及氮、氟元素的脱除,达到了无害化及资源化回收目的。
2025年04期 v.44;No.202 546-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 马福宝;王香莲;王秉安;
针对高硫铝土矿硫含量高、难利用的问题,研究了高硫铝土矿碱浸脱硫过程,考察了碱质量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及时间等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碱质量浓度18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8 L/1 kg、浸出温度160℃、浸出时间5 h条件下进行铝土矿碱浸脱硫处理,脱硫后铝土矿中硫质量分数为0.42%;反应过程符合缩核模型,脱硫过程受反应-内扩散共同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8.23 kJ/mol。该方法能有效降低高硫铝土矿中的硫含量,有利于高硫铝土矿的广泛利用。
2025年04期 v.44;No.202 55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 ] - 徐晓洁;
为解决湿法冶金设备操作过程中参数优化的实时性与精准性难题,将改进的POPOA方法和改进的JITL在线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采集的操作量优化设定补偿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JITL方法的重训练时间明显缩短,优化率明显提升,能耗显著降低;改进POPOA方法对实时数据的处理性能明显提升,处理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约40%;改进POPOA方法在多任务并发运行时,系统负载率较传统方法显著降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运行性能评估的准确性、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以及模型的泛化能力,并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2025年04期 v.44;No.202 56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郭静博;
为解决目前的故障诊断模型较为简单、泛化能力较弱等问题,采用改进CNN-Bi-LSTM模型进行湿法冶金流程故障诊断,再根据故障诊断的结果数据,采用改进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湿法冶金全流程的评价。结果表明: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0.7%,远超该工厂原有基于经验规则的诊断系统的准确率(78.4%),且模型的故障检测响应时间控制在2 s内,确保了工艺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
2025年04期 v.44;No.202 567-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