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吉华;阮琼;
研究了采用氨水浸出—硫化钠沉淀法从含铜石膏渣中回收铜,考察了氨水质量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及硫化钠浓度、滴加速度等对硫化铜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质量浓度8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4/1、室温下搅拌25 min,铜浸出率为91%;浸出液中滴加质量浓度100 g/L硫化钠溶液沉淀铜,沉淀母液返回浸出,铜得到有效回收,无废水排放。
2022年03期 v.41;No.183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0 ] - 张爽;李杨;冯好;冯伟光;张华;倪红卫;
研究了以绿矾(FeSO_4·7H_2O)为浸出剂,采用氧压浸出法从氧化锌矿物中选择性浸出锌,考察了绿矾用量、温度、氧压和反应时间对锌浸出率和溶液中铁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矾用量增加、温度升高、氧压加大和浸出时间延长均有利于锌浸出率提高;在n(FeSO_4·7H_2O)/n(ZnO)=1.1/1、温度150℃、氧压1.5 MPa、反应时间3 h条件下进行浸出,锌浸出率达98.75%,铁沉淀率为99.79%;相同条件下浸出异极矿,锌浸出率达96%,铁和硅沉淀率分别为99.28%和79.10%。用此工艺处理氧化锌矿物,可实现锌的高效浸出和脉石元素的同步分离,有效减少后续除杂工序,也避免废酸对环境的污染。
2022年03期 v.41;No.183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 雷占昌;范志平;马福宝;费发源;李学莲;
研究了用硫酸从金矿石焙烧烟尘中浸出铁,考察了液固体积质量比、温度及时间对浸出过程中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体积质量比1.6 L/1 kg、90℃下,用硫酸(1+1)浸出120 min,铁浸出率达97.4%;缩核模型对浸出反应动力学的分析结果表明,酸浸过程受表面反应-内扩散共同控制,反应活化能为24.61 kJ/mol。
2022年03期 v.41;No.183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22 ] - 何喜红;王薪尧;崔雅茹;李倩;李林波;
研究了以氯化胆碱和苯基次膦酸组成的低共熔溶剂(DES)浸出Ni_2O_3、NiO、Co_2O_3和CoO的性能,考察了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温度对氧化物浸出率的影响,利用对数定律方程分析了浸出动力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了浸出机制。结果表明: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液固体积质量比,升高浸出温度,均可提高氧化物浸出率;相同条件下,DES对Ni_2O_3和Co_2O_3的浸出率分别高于对NiO和CoO的浸出率;浸出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Ni_2O_3、NiO、Co_2O_3和CoO的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1、94.0、82.3和65.0 kJ/mol; Ni_2O_3、NiO浸出液中,Ni均以正二价形式存在,配位构型为八面体,■参与了配位;Co_2O_3和CoO浸出液中,Co均以正二价形式存在,配位构型为四面体,■也参与了配位。
2022年03期 v.41;No.183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3 ] - 班政;肖莉;唐新村;
研究了用两段浸出法从镍钴渣料中浸出镍、钴,考察了一段浸出终点pH和二段浸出时温度、时间、硫酸浓度、还原剂过氧化氢用量、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段浸出终点pH=2.5时,镍、钴浸出率分别为73.48%、1.09%;二段浸出,在70℃、浸出时间2 h、硫酸浓度1.5 mol/L、还原剂过氧化氢用量2.0 mL/g、液固体积质量比10 mL/1 g条件下,镍、钴浸出率分别为99.56%、99.40%,浸出效果较好,镍、钴配比接近平衡,可用于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
2022年03期 v.41;No.183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0 ] - 封承飞;曾奎;田仪娟;秦险峰;全学军;李纲;邱发成;
研究了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动-静耦合搅拌系统强化铬铁矿加压氧化浸出过程中的气-液-固三相传质以提高浸出效率,考察了各因素对铬铁矿中铬、铝浸出的影响,分析了铬铁矿液相氧化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铬铁矿粒度小于58μm、搅拌速度800 r/min、氧分压2.4 MPa、氢氧化钠质量分数60%、碱矿质量比4/1、反应温度240℃、反应时间240 min条件下,铬、铝浸出率均大于97%;浸出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铬、铝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4.36、30.69 kJ/mol。
2022年03期 v.41;No.183 20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7 ] - 李子明;陈树森;宿延涛;勾阳飞;宋艳;常华;王凤菊;吴浩天;
研究了通过化学引发将丝瓜络纤维骨架接枝丙烯腈单体,再用盐酸羟胺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偕亚胺二肟改性丝瓜络(LC-AO)。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确定了LC-AO的化学结构,并考察其从模拟海水中吸附与解吸铀的性能。结果表明:LC-AO对铀质量浓度为3 mg/L的模拟海水中铀的吸附量为18.1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2022年03期 v.41;No.183 213-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2 ] - 袁杰;娄方丽;何荣芳;
研究了用盐酸改性花生壳并用以从废水中吸附Cu(Ⅱ),考察了Cu(Ⅱ)初始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对改性花生壳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等温吸附特性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吸附Cu(Ⅱ)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Cu(Ⅱ)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2.078 6 mg/g(30℃)。改性花生壳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
2022年03期 v.41;No.183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2 ] - 袁雅姝;张丽伟;曹鹏宇;王薇;何欢;王东;
研究了采用热处理后的铁锰泥从废水中吸附去除Sb(Ⅲ)。结果表明:废水pH对铁锰泥吸附去除Sb(Ⅲ)影响较大,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去除;在铁锰泥投加量0.3 g/L、废水pH=3.0、25℃条件下,Sb(Ⅲ)去除率可达9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吸附反应吸热,可自发进行。SEM和BET分析结果表明:铁锰泥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为198.362 7 m~2/g。结合FT-IR分析、动力学和热力学推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
2022年03期 v.41;No.183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8 ] - 孔令营;尹志轩;何德明;刘长青;张国闽;
研究了对牛粪生物炭进行载镁改性并用于从废水中吸附去除磷酸盐,考察了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对磷酸盐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多种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分析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通过载镁改性可显著提高吸附性能,其对磷酸盐的吸附量约为改性前的22倍;吸附效果受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和改性生物炭用量影响较大,可在较宽pH范围内保持较高吸附量;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过程吸热,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
2022年03期 v.41;No.183 23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3 ] - 何仕磊;张晓伟;刘芳;张子木;柳召刚;冯福山;胡艳宏;
稀土精矿中的氟碳铈矿通过分解再通过Na_2SO_4沉淀制备稀土复盐,研究了稀土复盐通过碱(氢氧化物)沉淀转化法去除硫酸钠及杂质,考察了碱转化时间、温度、搅拌速度及NaOH用量对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化时间75 min、温度60℃、搅拌速度400 r/min、m(NaOH)/m(复盐)=0.49/1条件下,碱转化率达99.92%,转化产物主要成分为RE(OH)_3;转化反应前30 min受扩散和界面传质混合控制,30 min后受内扩散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3.76 kJ/mol和11.17 kJ/mol,分阶段控制反应可提高碱转化效果。
2022年03期 v.41;No.183 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3 ] - 冯建海;韦衍学;唐光丽;李胜英;
研究了以氯化铁、硝酸镍为原料,曲拉通为修饰剂,采用水浴磁力搅拌法改性NiFe_2O_4制备M-NiFe_2O_4,并借助红外光谱、XRD、热重分析等手段对NiFe_2O_4和M-NiFe_2O_4进行结构表征,以及考察制备条件(表面活性剂种类、n(曲拉通)/n(硝酸镍)、温度),溶液pH及初始甲基橙质量浓度对M-NiFe_2O_4光降解甲基橙催化性能的影响,探讨M-NiFe_2O_4的循环稳定性和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n(曲拉通)/n(硝酸镍)=1/2、温度80℃条件下所制备的M-NiFe_2O_4对甲基橙有较好的降解催化性能,对于pH=3、质量浓度25 mg/L的甲基橙溶液,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5.0%;3次循环后降解率为70.30%,循环性能良好。
2022年03期 v.41;No.183 248-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3 ] - 周玉琳;叶龙刚;
研究了用硫酸锰与高锰酸钾直接混合制备新生态氧化锰,并用于从硫酸锌溶液中选择性除铊。结果表明:所制备氧化锰为近球形纳米颗粒,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可吸附去除溶液中的铊;在氧化锰加入量3 g/L、吸附时间60 min、温度30℃条件下,铊去除率达97.53%,吸附后液中铊质量浓度降至3.48 mg/L。新生态氧化锰对铊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和富集效果,溶液中其他杂质离子几乎不被吸附,有利于吸附渣的后续处理。
2022年03期 v.41;No.183 254-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6 ] - 越楚遥;郭雅婧;李金成;赵宝秀;夏文香;
研究了采用阳极氧化—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在TiO_2上原位制备BiOBr/TiO_2纳米管阵列(BiOBr/TNTAs)薄膜,并采用SEM、XRD、XP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进行分析表征,以及在可见光下以BiOBr/TNTAs催化降解双酚A。结果表明:BiOBr/TNTAs薄膜比TNTAs的光催化活性更强;浸渍7次后形成的BiOBr/TNTAs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对双酚A的降解率达81.2%,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5.36×10~(-3) min~(-1),为TNTAs的6倍。自由基捕获试验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中,·OH起主导作用。
2022年03期 v.41;No.183 260-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8 ] - 王晓阳;王文祥;方红生;马承荣;吴克富;
研究了采用碱性焙烧—水浸工艺从白银炉电收尘中选择性分离砷及回收有价金属,考察了碱性焙烧、浸出过程中各因素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碱性焙烧渣中砷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电收尘在碱料质量比1.2/1、温度600℃下焙烧2 h,再在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1 g、温度60℃、搅拌速度250 r/min条件下用水浸出1.0 h,砷浸出率达91.55%,实现了与铅、锌等有价金属的选择性分离;浸出渣中的有价金属总质量分数高达59.60%,砷质量分数低于0.81%,可直接返回熔炼系统综合回收。砷浸出过程符合JMA模型,受扩散控制,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0.98 kJ/mol。
2022年03期 v.41;No.183 26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6 ] - 丘能;林宏飞;周郁文;陆立海;杨崎峰;
研究了用氯化亚铁从高盐固废浸出液中去除氰化物,考察了氯化亚铁加入量、浸出液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氰化物质量浓度15.58 mg/L、pH=6.0的溶液,在氯化亚铁加入量31.25 g/L,反应时间5 min,反应温度25℃条件下,溶液中氰化物去除率达97.05%,残余氰化物质量浓度低至0.46 mg/L,氰化物脱除效果较好,且溶液中无新杂质累积,不影响后续回收利用。
2022年03期 v.41;No.183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