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宇;和晓才;韩庆;施辉献;徐庆鑫;
研究了采用新型环保贵金属浸出剂LY-1,从铜阳极泥浮选尾矿中浸出Au、Ag。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溶液pH、浸出剂LY-1质量浓度对Au、Ag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3 h、浸出温度60℃、液固体积质量比4/1、溶液pH=10、浸出剂LY-1质量浓度45 g/L条件下,Au、Ag浸出率分别可达96%和99%;Au、Ag的浸出动力学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受扩散与化学反应混合控制,Au、Ag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56、4.721 kJ/mol。
2023年04期 v.42;No.190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阅读次数:21 ] |[下载次数:81 ] - 伍赠玲;王乾坤;王弘;陈水波;傅福金;季常青;
针对某高盐矿区难处理金矿,研究了采用盐水浮选—脱盐水生物氧化—氰化浸出工艺浸出金。结果表明:用现场盐水浮选原矿,可产出Au品位29.89 g/t、As品位6.94%、金回收率91.78%的金精矿;通过电渗析脱盐工艺可将高氯盐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从10 g/L降至1.5 g/L,减小对浮选金精矿生物预氧化的不利影响;氧化液返回酸化可促进生物预氧化效率;氧化渣氰化提金可以利用矿区盐水,金浸出率可达90.9%、尾渣金品位可降至0.62 g/t,相对于原矿的金综合回收率为83.0%。该工艺可有效利用高盐矿区盐水,大幅降低盐水对生产的影响,显著提高金综合回收率,达到有效开发高砷难处理金矿资源的目的。
2023年04期 v.42;No.190 3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阅读次数:11 ] |[下载次数:39 ] - 冯卿;张玉慧;李雷;金炳界;
研究了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新工艺从高砷铜冶炼烟尘中浸出铜、锌,考察了焙烧条件和浸出因素对铜、锌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50 g高砷铜冶炼烟尘,在焙烧时间3 h、硫酸添加量0.3 mL/g、无烟煤添加量10%、焙烧温度350℃、浸出温度85℃、搅拌速度400 r/min、固液质量体积比1∶4、浸出时间9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铜、锌浸出率分别达94.5%和99.9%。该法可减少浸出过程产生的含砷废液量,并使铜、锌与铅有效分离,提高铜和锌浸出率。
2023年04期 v.42;No.190 347-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81 ] - 王佳寅;韩庆;南君芳;李斌川;陈建设;刘奎仁;
研究了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浸出铜阳极泥脱铜渣中铅,考察了各因素对铅浸出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n(EDTA)/n(Pb)=2/1、溶液pH=5、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温度323 K、浸出时间120 min条件下,脱铜渣中铅浸出率高达99%,而Au和Ag几乎不损失,可实现进一步富集;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受扩散与化学反应混合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17.93 kJ/mol。
2023年04期 v.42;No.190 35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83 ] - 李翔;汪骏翔;王鑫;于耀辉;杜传明;
研究了从转炉钢渣和脱磷钢渣中选择性浸出磷,考察了溶液pH、钢渣粒径和固液质量体积比对磷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pH能有效促进2种钢渣中磷的浸出,提高磷浸出速率,在溶液pH=1.5、钢渣粒径0~53μm、固液质量体积比1∶200条件下,转炉钢渣和脱磷钢渣中磷浸出率分别为93.3%和90.7%,而铁浸出率仅为2.1%和12.6%;钢渣粒径小于109μm时,粒径对渣中各元素的浸出率影响较小;在试验固液质量体积比范围内,2种钢渣中的大部分磷均能与铁分离,实现选择性浸出;相较而言,转炉钢渣中磷的选择性浸出效果更好,浸出渣主要由CaO和Fe_2O_3组成,P_2O_5含量极低,可用作冶金熔剂。
2023年04期 v.42;No.190 359-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164 ] - 杨少武;许影;张万亮;
在中性地浸采铀中后期,部分采区浸出液的铀浓度低,难以兼顾铀资源回收率与生产成本。为提高铀浸出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内蒙古某中性地浸铀矿山A采区为研究对象,将催化浸出技术引入中性地浸采铀,通过添加催化剂NaNO_2提高O_2的氧化性能,提升浸出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实现对铀的强化浸出。结果表明:加入NaNO_2浸出7 d,铀浸出率提高16%以上,达到了预期浸出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催化浸出条件为300 mg/L O_2、400 mg/L CO_2、300 mg/L NaNO_2。研究成果可为目标矿山剩余铀资源强化浸出提供技术支撑,对其他类似采区的开采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3年04期 v.42;No.190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阅读次数:12 ] |[下载次数:39 ] - 杨平;唐施阳;杨建英;杨建广;
采用剪切强化氨性浸出工艺处理镍钼矿能同时获得较高的镍、钼浸出率,但浸出过程的动力学和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了某镍钼矿氨高剪切强化氨浸钼的宏观动力学,并探讨了浸出机制。结果表明:镍钼矿高剪切强化氨浸钼的过程更符合Drozdov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ln k_m与1/T之间的关系式为ln k_m=-4 267/T+7.419,表观活化能为35.48 kJ/mol,反应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
2023年04期 v.42;No.190 372-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阅读次数:9 ] |[下载次数:58 ] - 杨帆;徐志刚;王永茜;汪世川;唐巳洋;罗丁月;张冬梅;
以TRPO为改性剂,研究了采用Mextral~?6104H/异壬酸协萃体系从红土镍矿浸出液中萃取镍。结果表明:TRPO浓度0.5 mol/L、萃取平衡pH=5.0条件下,镍萃取率可达95%以上;反萃取平衡pH=1.0条件下,反萃取率达98%以上,且对萃取速率和反萃取速率影响较小,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Mextral~? 6104H/异壬酸/TRPO协同反萃取镍的反应呈正协同效应,理论级数为两级萃取、两级反萃取。改性剂TRPO对羟肟/羧酸协萃体系可改善常温条件下镍的反萃取动力学,从而简化萃取分离流程,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
2023年04期 v.42;No.190 380-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78 ] - 李洪博;韩东;张津榕;姜雪;葛富彪;胡振光;
研究了用P507从赤泥酸浸液中分离提取稀土。首先用35%N235+15%TBP+50%磺化煤油萃取赤泥酸浸液中的铁,再用氧化镁浆液沉淀萃取铁后萃余液中的钛、钪、铝、稀土,稀土沉淀物经盐酸溶解后用P507萃取,最终得到高浓度氯化稀土产品。结果表明:以35%P507+65%磺化煤油为有机相萃取稀土,在常温、萃取时间1 min、萃取相比V_a/V_o=50/1条件下进行2级萃取,稀土萃取率可达94.34%;再用6 mol/L盐酸,在反萃取相比V_o/V_a=14/1、反萃取时间5 min条件下进行2级反萃取,稀土反萃取率达97.16%。该法可实现赤泥中稀土的有效分离提取。
2023年04期 v.42;No.190 38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213 ] - 林欣;于中民;
研究了以砷滤饼为原料,采用加压氧化浸出—氯化亚锡还原工艺制备单质砷。考察了加压浸出温度、浸出压力、酸度和浸出时间对砷浸出率的影响,以及还原温度和时间、盐酸和氯化亚锡加入量对砷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加压氧化浸出条件为浸出温度120℃,浸出压力1.2 MPa,酸度120 g/L,浸出时间3 h;最佳还原条件为盐酸与富砷滤液体积比1.2/1,还原温度75℃,氯化亚锡与砷物质的量比1.5/1,还原时间7 h;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单质砷产品纯度高于91%,产品纯度较高。
2023年04期 v.42;No.190 394-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61 ] - 谢蕾;张汉泉;路漫漫;余洪;
针对浸出液中金-硫代硫酸根配离子(Au(S_2O_3)_2~3)难以被活性炭吸附问题,研究了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三聚氰胺为氮源,采用热活化氮掺杂法制备改性活性炭(AC-N)。考察了浸出液初始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初始金质量浓度、Na_2 S_2O_3浓度、S_4O_6~2浓度和主要金属离子对AC-N吸附Au(S_2O_3)_2~3的影响。结果表明:AC-N对Au(S_2O_3)_2~3吸附量随pH和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随初始金质量浓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趋势,在初始金质量浓度为20 mg/L条件下,Au(S_2O_3)_2~3吸附量达最大;Na_2S_2O_3易氧化分解,其产物S_4O_6~2对金有钝化作用,Na_2S_2O_3浓度增大会抑制AC-N对Au(S_2O_3)_2~3的吸附;随共存金属离子Cu~(2+)、Pb~(2+)和Zn~(2+)质量浓度增大,Au(S_2O_3)_2~3吸附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有NH_3存在时,NH_3可与Cu~(2+)形成Cu(NH_3)_4~(2+),减少Na_2S_2O_3消耗。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AC-N对Au(S_2O_3)_2~3的吸附速率先快后慢,30 h后吸附达饱和状态,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表面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2023年04期 v.42;No.190 400-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147 ] - 金星;傅金祥;袁雅姝;于鹏飞;
研究了用天然沸石表面负载KMnO_4和MnSO_4制得锰氧化物制备锰氧化物沸石,并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锰。通过SEM、EDS、XPS、BET等对锰氧化物沸石的形态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锰氧化物沸石组成为MnO_2 89.08%、MnO 10.92%,与天然沸石相比,比表面积更大,孔径分布范围更广;锰最大吸附量达5.498 mg/g,远远高于天然沸石;锰氧化物沸石过滤柱连续除锰30 d,锰去除率仍能保持95%以上,滤后水锰离子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锰氧化物沸石除锰效果较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2023年04期 v.42;No.190 408-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阅读次数:12 ] |[下载次数:75 ] - 李中林;王丁;吕凤程;邹婷;李义兵;蒋学先;
以工业氢氧化铝为原料,研究了采用重溶-重结晶法在超声波和热盐酸溶液协同作用下合成δ-HPMA纳米颗粒吸附剂,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刚果红。结果表明:所制备δ-HPMA纳米颗粒纯度高达99.958%,杂质总脱除率为98.031%,比表面积102.35 m~2/g,孔隙体积0.12 cm~3/g,孔径6.5 nm;在温度25℃、吸附剂用量100 mg、刚果红质量浓度10 mg/L、pH=4最佳条件下吸附240 min,刚果红平衡吸附量为15.56 mg/g,去除率为77.80%;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2023年04期 v.42;No.190 415-42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65 ] - 杨欣伟;赵雪娇;
在分析某金氰化浸出工艺中浸出过程与置换两个工序的运行状态相关变量基础上,以综合经济效益为全流程的评价指标,选取了各工序运行状态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工业流程运行状态在线评价方法,建立了工序层模型与目标层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在线评价及非优追溯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23年04期 v.42;No.190 4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32 ] - 莫文水;
针对某金氰化浸出过程,首先建立了多级动态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免疫原理的RBF神经网络数据模型的学习算法,计算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测量的动力学反应速度,从而估算动态机制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再与物料守恒方程串联,建立了预测金浸出率的串联型混合模型。其次与基于免疫原理的RBF神经网络建立的纯数据模型对比仿真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实际生产过程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差进行模型更新,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更新机制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串联混合模型大大提高了浸出过程浸出率的预测精度,模型的更新机制提高了模型的精准性与泛化能力。
2023年04期 v.42;No.190 429-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阅读次数:11 ] |[下载次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