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常菊;范志平;雷占昌;费发源;李学莲;
研究了用硫酸溶解金矿石焙砂中的铁氧化物,探讨了溶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减小焙砂粒度、增大硫酸用量、升高反应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铁溶解率;在焙砂粒度-325目占90%、浓硫酸用量1.09 mL/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 h最优条件下,铁氧化物得到充分溶解,溶解过程符合缩芯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47.06 kJ/mol。
2022年02期 v.41;No.18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 朱小磊;马昀;冯晖;
研究了用氯酸盐从杂铜阳极泥浸铜渣中氯化浸出金、钯、银、铅,考察了盐酸浓度、氯酸盐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3.0 mol/L、氯酸钠质量浓度12 g/L、氯化钠加入量200 g/L、氯化钙加入量50 g/L、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5℃条件下,金、钯、银、铅浸出率分别为98.92%、97.05%、97.84%和99.18%,浸出渣中锡质量分数63.5%。此法金属浸出效果较好,可用于从杂铜阳极泥浸铜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
2022年02期 v.41;No.182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6 ] - 谭代娣;罗正波;张剑锋;张圣南;李家元;
研究了用银电解阳极布袋洗水制备氧化银,并用此氧化银净化银电解废液回收银,考察了氧化银制备条件及银电解液净化条件对银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氧化银时,n(NaOH)∶n(AgNO_3)=1.2∶1为最佳;净化电解废液时,温度90℃、反应时间1.0 h为最佳。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此法可大大减少银的损失,银直收率提高至99%以上。
2022年02期 v.41;No.182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2 ] - 孙彩虹;代梦博;张文杰;阮志勇;罗邦曹;秦立浩;春铁军;
研究了用硫酸从某炼钢转底炉工艺中的次氧化锌中浸出锌,考察了浸出温度、初始硫酸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及浸出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随浸出温度、初始硫酸浓度升高,锌浸出率提高;浸出过程可用Avrami方程加以描述,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18 kJ/mol,表观反应级数为0.547,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为■,浸出反应受外扩散影响较大,加强扩散效应可提高锌浸出率。
2022年02期 v.41;No.182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6 ] - 范志平;蒋常菊;雷占昌;费发源;马兴娟;
研究了用碱从废铝电解阴极电解质中浸出铝,考察了碱质量浓度、碱液用量、浸出温度和时间等对铝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质量浓度130 g/L、碱液用量15 mL/g、温度80℃条件下浸出90 min,铝浸出率达83.5%,浸出后的废阴极可堆存处置。
2022年02期 v.41;No.182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4 ] - 陈荣升;龙伟;杨建广;徐文俊;
研究了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铜烟灰氧压酸浸渣中浸出铟,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焙烧酸料体积质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固液质量体积比、水浸温度、水浸时间对铟、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铜烟灰氧压酸浸渣,在酸料体积质量比1 mL/7.5 g、温度450℃、焙烧时间0.5 h条件下焙烧,然后在固液质量体积比1 g/1.5 mL、60℃下水浸1.0 h,铟、铁浸出率分别为83.95%和54.58%,渣中铟质量分数降至0.01%。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铟综合浸出率大于80%,渣中铟质量分数低于0.01%,浸出液中铟和铁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91.11 mg/L和51.11 g/L,所得溶液中的铟可以通过萃取工艺回收。
2022年02期 v.41;No.182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5 ] - 杨晓红;赵东雨;薛希仕;石维;常军;
研究了用水、盐酸、硫酸体系从电解锰渣中浸出锰,以及以枸橼酸为助剂时的浸出效果,考察了液固体积质量比、温度、浸出时间及体系中酸浓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体积质量比4/1、温度40℃、浸出时间60 min、H~+浓度1.0 mol/L条件下,在水、盐酸、硫酸体系中,锰浸出率分别为53.44%、81.52%和78.82%;在体系中添加助剂枸橼酸、H~+浓度0.2 mol/L条件下,3个体系的锰浸出率可分别提高6.34%、19.92%、20.2%,且酸用量有所降低。
2022年02期 v.41;No.182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4 ] - 侯忠敏;王晓民;王红哲;朱中华;李继东;王一雍;
研究了采用电解精炼法制备高纯铟。在电流密度50 A/m~2、极距80 mm恒定条件下,考察了电解时间、硫酸铟浓度、电解液pH对电解液中Pb~(2+)、Sn~(2+)浓度变化的影响;结合In-Pb-Sn电位-pH图,分析了Pb、Sn杂质在电解液中的电迁移机制。结果表明:电解过程中,铅并未参与电解反应,而是沉积到阳极泥中;在电解液中硫酸铟质量浓度30 g/L、连续电解0.5 h、电解液pH<2.5条件下,电解液中Sn~(2+)质量浓度达最大,不与In~(3+)发生共沉积,可以有效去除。
2022年02期 v.41;No.182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3 ] - 周显明;任萌;李佳;谢汶级;李鑫浩;张海明;向书巧;傅秋萍;
研究了采用电沉积法从含铀废液中去除铀,考察了槽电压、沉积时间、溶液初始铀质量浓度、初始pH、搅拌作用对铀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槽电压30 V、沉积时间60~90 min、溶液中初始铀质量浓度0.1~3.0 g/L、初始pH为3~4、充分搅拌条件下,铀去除率最高可达96.27%;溶液中的UO■转化为铀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积在阴极上,去除效果较好。
2022年02期 v.41;No.182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9 ] - 张益硕;周仲魁;杨顺景;李荆瑜;
研究了采用CTAB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备出CTAB改性膨润土并用于从低浓度废水中吸附去除U(Ⅵ),考察了溶液pH、改性膨润土用量、吸附时间、初始U(Ⅵ)质量浓度、温度对改性膨润土吸附去除U(Ⅵ)的影响,借助SEM、FT-IR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U(Ⅵ)有较好去除效果,在pH=6.86、改性膨润土用量0.8 g/L、吸附时间355 min、U(Ⅵ)质量浓度10 mg/L、温度333.15 K条件下,U(Ⅵ)吸附去除率可达96.95%;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単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7.25 mg/g。
2022年02期 v.41;No.182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4 ] - 罗文波;张琼;江爱敏;焦梅;龙潇;
研究了从废镍氢电池还原浸出液中以氟盐选择性沉淀稀土,考察了沉淀时间、温度、氟化铵用量对稀土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淀时间45 min、温度60℃、氟化铵用量为理论量1.4倍条件下,稀土沉淀率为86.21%,沉淀渣中稀土质量分数>20%,铁、镍、钴、锌质量分数较低。氟盐沉淀法可用于从溶液中选择性沉淀稀土。
2022年02期 v.41;No.182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0 ] - 乔军;崔建国;王哲;侯睿恩;陈禹夫;
研究了用硫化物沉淀法从稀土溶液中去除杂质,用草酸沉淀稀土草酸盐,然后通过灼烧获得高纯稀土氧化物,考察了料液中稀土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化铵溶液质量浓度、硫化铵溶液用量对稀土溶液中杂质离子去除率和稀土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10种稀土氧化物中,重金属杂质Fe_2O_3、PbO、ZnO、CuO质量分数均低于1.0×10~(-6),稀土收率大于95%。
2022年02期 v.41;No.182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2 ] - 彭伟;王振杰;刘洪波;刘安荣;
研究了以盐酸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过程中脱除杂质氟,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稀盐酸用量、二氧化硅用量、氯化钠用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 g磷矿石粉,在搅拌速度140 r/min、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稀盐酸(质量分数15%)用量3.0 L、CaO用量0.5 g、SiO_2用量2 g、NaCl用量4 g条件下,磷回收率为94.86%,氟去除率为96.75%,所得磷酸氢钙中氟质量分数为0.132%,符合HG 2636—2000要求。
2022年02期 v.41;No.182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3 ] - 王琦;赵宝秀;黄悦;徐浩;汪益林;张留科;高博;
以微波水热法制备水溶性碳点(CDs)并将其负载于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CDs/TiO_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以催化降解双酚A污染物,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不同控制因素(CDs掺杂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CDs/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CDs/T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Ds/TiO_2的比表面积为83.914 m~2/g;与TiO_2相比,CDs/TiO_2的吸收边界红移,禁带宽度变窄为2.93 eV,具有可见光响应;对双酚A去除率可达99.1%;且其有较长使用寿命,5次循环后对双酚A去除率仍可达91.8%。
2022年02期 v.41;No.182 164-16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00 ] - 张永兴;高丙朋;
在高海拔地区,生物氧化预处理反应槽内温场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导致细菌繁殖缓慢,氧化效率低,浸出效率低。研究了增设25、50、75、100 mm厚保温层对槽内温场的影响及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增设保温层对槽内温场影响显著,保温层越厚保温效果越好,保温层每增加25 mm,槽内温度升高约0.4℃,同时可降低环境温度对槽内温场的影响。
2022年02期 v.41;No.182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