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彪林;黄李金鸿;曾祥荣;王泽凯;刘观发;姚小辉;包亚晴;黄万抚;
研究了用硫氰酸铵+硫酸铁从金精矿生物氧化渣中浸出金。结果表明:粒度为-37μm占97%的氧化渣在750℃下焙烧2 h,然后用1.0 mol/L硫氰酸铵+0.6 mol/L硫酸铁溶液浸出,控制体系pH=2,液固体积质量比3/1,浸出4 h,常温常压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4.61%。氧化渣焙烧后大部分硫化物被氧化,有利于提高金浸出率。
2021年06期 v.40;No.180 45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1 ] - 蔡创开;
研究了用Fe_2(SO_4)_3-H_2SO_4-O_2体系从某高铜金精矿中浸出铜,考察了各因素对铜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矿粒度-38μm占97.2%、硫酸初始质量浓度100 g/L、Fe~(3+)质量浓度10 g/L、矿浆保温80℃条件下充氧气搅拌16 h,铜浸出率达97.82%,浸出渣中铜降至0.5%以下,浸出效果较好。
2021年06期 v.40;No.180 457-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9 ] - 倪迎瑞;宁创路;李佳诚;闵丁丁;熊鹏程;
研究了采用亚硫酸钠浸出—水合肼还原工艺从金电解阳极泥中回收银。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阳极泥中的银得到有效回收,纯度达99%;此工艺操作简单,银回收率高,安全环保。
2021年06期 v.40;No.180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 尤大海;张晋;贺爱平;张立;
研究了用H_2SO_4+H_2O_2体系从废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浸出有价金属镍、钴、锰,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H_2O_2用量、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3.0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 mL/1 g、H_2O_2用量1.5 mL/g、温度70℃、浸出时间2.5 h、搅拌速度150 r/min条件下,镍、钴、锰浸出率均在96%以上;对浸出液进行水解除铝,再采用共沉淀法得到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有价金属得到有效回收。
2021年06期 v.40;No.180 46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7 ] - 李大炳;康绍辉;曹令华;牛玉清;曹笑豪;叶开凯;宋艳;
研究了用353E树脂从酸性溶液中吸附铀、铼。静态及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铀回收率在97%以上,铼回收率为90%,铀、铼基本实现完全分离。该工艺简单,可实现酸性铀、铼浸出液中低浓度铼的综合回收。
2021年06期 v.40;No.180 469-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17 ] - 彭情亮;张旭泳;
研究了从高砷铅阳极泥中回收砷,提出了"碱性加压浸出—浸出液浓缩结晶砷酸钠—砷酸钠溶解还原制备三氧化二砷"工艺。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铅阳极泥中砷脱除率在87%以上;整个流程砷直收率在65%以上,所得As_2O_3产品纯度在99%以上。
2021年06期 v.40;No.180 474-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8 ] - 金畅;朱礼洋;田国新;
研究了以N,N-二(2-乙基己基)硫代二甘酰胺酸(HDEHSDGA)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从硝酸溶液中萃取Th(Ⅳ),考察了接触时间、水相pH、萃取剂皂化度、温度对萃取的影响,探讨了HDEHSDGA对Th(Ⅳ)和Er(Ⅲ)的萃取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水相pH高于1.0有利于HDEHSDGA萃取Th(Ⅳ);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HDEHSDGA对Th(Ⅳ)和Er(Ⅲ)有很好的选择性,pH在2.0~2.2范围内,可以从Th(Ⅳ)和Er(Ⅲ)混合液中实现对Th(Ⅳ)的定量萃取分离。
2021年06期 v.40;No.180 479-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 李智轩;高景龙;左继成;
研究制备了聚1-丁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P[BVIM]Br-MNPs)、聚1-己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P[HVIM]Br-MNPs)、聚1-辛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P[OVIM]Br-MNPs)3种聚离子液体固相吸附剂,考察了P204掺杂比、固相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水相初始pH和La~(3+)浓度对3种聚离子液体吸附La~(3+)的影响,用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70℃、1 g P[OVIM]Br-MNPs掺杂1 mL P204条件下,P[OVIM]Br-MNPs对La~(3+)的饱和吸附量为57.80 mg/g,吸附效果较好,吸附过程以单层吸附为主。
2021年06期 v.40;No.180 48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 徐高扬;郭梦岩;许玉星;殷悦;刘长青;
研究了以Fe_2(SO_4)_3为氧化剂,用吡咯改性赤泥(RM)制备导电聚合物负载型吸附剂——聚吡咯改性赤泥(PPy-RM)。采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设备对PPy-RM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Py-RM孔隙发达,比表面积为28.244 m~2/g; PPy-RM吸附磷的适宜pH范围广,共存物质CO_3~(2-)、SO_4~(2-)、SiO_3~(2-)、Cl~-等对其吸附除磷影响较小;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除磷主要机制及贡献度顺序为配位交换/化学沉淀>离子交换>静电吸引。试验结果对赤泥资源化有重要意义。
2021年06期 v.40;No.180 48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2 ] - 李秀玲;隆妹;辛磊;
研究了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改性剂改性核桃壳制备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模拟废水Cr(Ⅵ)质量浓度20 mg/L、pH=2.0、吸附时间260 min、吸附剂用量25 g/L条件下,改性核桃壳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率高达99.59%;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改性后的核桃壳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增大,EDTA-2Na被成功负载于核桃壳表面,对Cr(Ⅵ)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2021年06期 v.40;No.180 495-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1 ] - 朱佳俊;黄凯;
研究了将羟基磷酸钙(HAP)微粒负载于毫米级大蒜皮(GP)颗粒上制得HAP-GP复合材料,并用于从水溶液中吸附除氟。结果表明:模拟含氟溶液和实际含氟废水,不必预调pH即可直接脱氟,效果良好,对氟的吸附量可达6.82 mg/g,共存杂质离子浓度在低于10倍氟离子浓度条件下基本没有干扰。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制备HAP-GP复合材料的方法,可直接用于从水中吸附除氟。
2021年06期 v.40;No.180 501-505+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 欧阳石保;张清华;付雄聪;乔延超;陈若葵;阮丁山;
研究了用MnO_2氧化—Na_2CO_3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中去除Fe~(2+),考察了MnO_2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液pH、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Fe~(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0 mL废电池浸出液,在pH=1.5、浸出液中Fe~(2+)初始质量浓度1.3 g/L、反应温度65℃、搅拌速度400 r/min、MnO_2用量为理论量1.2倍条件下反应40 min, Fe~(2+)氧化率达99.7%;浸出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Na_2CO_3调节pH至4.0时,在60℃、搅拌速率400 r/min条件下反应30 min,铁去除率达99.8%。该工艺除铁效果较好。
2021年06期 v.40;No.180 506-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3 ] - 黄忠民;周玉琳;陈敬阳;熊邦国;叶龙刚;
研究了采用锌阳极泥氧化法从湿法炼锌镉渣浸出置换液中去除铊,考察了阳极泥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阳极泥粒度等对铊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除铊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0℃、阳极泥加入量10 g/L、反应时间60 min、阳极泥粒度100~200目、初始pH=4.0条件下,铊去除率达94.05%,去除效果较好,锌电解阳极泥得到综合利用。
2021年06期 v.40;No.180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7 ] - 王道祥;汝娟坚;黄皓铭;程明强;付自碧;
研究了V_2O_5在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ChCl-urea DES)中的溶解度,并根据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了V_2O_5在其中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V_2O_5在ChCl-urea DES中的溶解度约为0.114 5 mol/L;V_2O_5-ChCl-urea溶液在质荷比153.85处出现一组新峰,对应的可能是[VO_2Cl_2]~-;红外光谱中,2 366 cm~(-1)处的峰可能是V(Ⅴ)—Cl的伸缩振动引起的。根据杂化轨道理论,ChCl-urea中V_2O_5通过d~3s杂化形成了四配位的[VO_2Cl_2]~-,4个空轨道分别被2个Cl~-及2个O~(2-)提供的孤对电子占据。
2021年06期 v.40;No.180 514-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 屈成建;赵佳;李凯;孙大力;孙彦琳;
研究了电解过程中酸雾的产生及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及分布规律。利用实验室自制酸雾模拟装置模拟了硫酸锌电解过程中酸雾的形成,定量分析了模拟酸雾在空间的分布状态,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了不同流量、时间等因素对酸雾量的影响及酸雾在高度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酸雾量与高度呈指数关系分布,与时间、速率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工业电解过程中酸雾的抑制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2021年06期 v.40;No.180 518-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 伍宪玉;侯江;侯录;关键;伍玉娜;
研究了地浸铀矿山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完善原有自动化系统,完善检测体系,设计树脂倒运中的料位和压力双重控制方法,提高运移效率。信息化系统设计中,通过分析数据信息查找多源异构性,研究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等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问题;将C/S与B/S模式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构建"分区分级、综合防护、纵深防御"安全防护体系。根据信息资源层级特点,设计开发了集现场层、控制层、管理层、信息决策层于一体的信息平台。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升了决策和管理效率与质量。
2021年06期 v.40;No.180 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9 ] - 陈晓刚;
针对传统计算机网络架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以入侵监测系统(IMS)为核心的主动防护体系,并应用在某冶金工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结果表明:该防护体系可有效提升冶金工控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大幅降低计算机网络通信风险。
2021年06期 v.40;No.180 527-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