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

  • 硫酸体系溶液酸度与pH之间的关系

    郑朝振;刘三平;

    研究了利用电离常数法和活度系数模型法确定湿法冶金过程中硫酸体系溶液酸度,确定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体系H~+活度系数、pH与酸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试验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根据[H~+]计算模型建立的硫酸类溶液pH与酸度的对应关系式可用于计算溶液酸度,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接近;根据pH-硫酸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由溶液pH和主要元素浓度推算溶液酸度。

    2021年02期 v.40;No.176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7 ]
  • 乙酰基硫代苯甲酰胺的合成及其浮选性能试验研究

    马东;曹长青;贾云;

    以硫代苯甲酰胺(TBA)、乙酰氯为原料,吡啶为催化剂,在丙酮溶剂中反应合成乙酰基硫代苯甲酰胺(ATBA)捕收剂,采用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对黄铜矿单矿物的浮选考察其浮选性能。结果表明:在矿浆pH=7左右、ATBA浓度5.5×10~(-5) mol/L条件下,黄铜矿回收率为92.3%,ATBA捕收能力较强;ATBA与黄铜矿作用后,黄铜矿表面的疏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红外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ATBA在黄铜矿表面通过形成Cu—S及Cu—O键化学吸附在黄铜矿表面。

    2021年02期 v.40;No.176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 用碱从低品位氧化锌矿石中浸出锌

    袁杰;熊顺龙;吴兴敏;庞林;

    研究了用氢氧化钠溶液从某低品位氧化锌矿石中浸出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碱浓度、搅拌速度等对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浓度增大有利于矿石中的锌转化成可溶性Na_2Zn(OH)_4;在反应温度65℃、初始碱浓度4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搅拌速度300 r/min条件下浸出120 min,锌浸出率达90.08%。此工艺为低品位氧化锌矿石的资源化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2021年02期 v.40;No.176 102-10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 采用加盐氧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铜和银

    张二军;肖芬;

    采用加盐氧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铜和银,考察了焙烧及浸出条件对铜、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阳极泥50 g,在硝酸钠用量10 g、650℃条件下焙烧2.5 h,然后在硫酸加入量7.5 g、液固体积质量比5/1、85℃下浸出2 h,铜、银浸出率分别为96.38%、96.67%,有较好的浸出效果。

    2021年02期 v.40;No.176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 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吸附剂的制备及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

    郭娜;胡敏;颜子博;刘洁岭;彭丽;

    研究了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多孔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吸附剂,并用以从溶液中吸附Ni~(2+),利用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复合泡沫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溶液中Ni~(2+)初始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复合泡沫吸附剂吸附Ni~(2+)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与壳聚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适量致孔剂、发泡剂的作用,可以复合成具有内部多孔网络结构的泡沫吸附剂;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之间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复合泡沫吸附剂对镍离子有较高吸附量,当溶液pH=6时,吸附量约为80 mg/g。

    2021年02期 v.40;No.176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3 ]
  • 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除杂渣中酸浸稀土和铝

    何正艳;林展同;左琴;周洁;聂文蕊;常丽嘉;徐志高;池汝安;

    研究了用盐酸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除杂渣中浸出稀土和铝,考察了盐酸浓度、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浸出时间对稀土、铝及杂质离子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1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温度40℃条件下浸出30 min,镧、钇、铝浸出率分别为85%、66%和48%,杂质离子铁、钾、镁浸出率均较低;酸浸液用100 g/L碳酸氢铵溶液调pH分步沉淀铝和稀土,铝和稀土最终回收率分别为46%和75%。采用该工艺可实现二次资源综合回收,有较好经济效益。

    2021年02期 v.40;No.176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9 ]
  • 从铜阳极泥分铜渣碱浸液中回收碲

    廖春发;邹耕;彭珊;邹建柏;周迅;

    研究了以Na_2SO_3预还原,Na_2S除铅、铜,调pH水解法从铜阳极泥分铜渣超声强化氧化碱浸液中回收碲。结果表明:在Na_2SO_3用量为理论量的1.0倍、还原时间9 min、还原温度70℃条件下,碲还原率为92.27%;在Na_2S添加量为理论量的1.0倍、反应时间10 min、温度60℃条件下,还原液中Pb~(2+)、Cu~(2+)脱除率分别为86.8%、95.7%;除杂液调整pH为4.0左右,在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90℃条件下,碲水解为TeO_2,水解率达98.44%,所得TeO_2粉末纯度为89.69%。

    2021年02期 v.40;No.176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6 ]
  • 用亚硫酸铵从电解锰阳极液中还原回收硒

    黄丽燕;龙湖燕;粟海锋;

    研究了以亚硫酸铵为还原剂从电解锰阳极液中还原回收硒,考察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亚硫酸铵用量对硒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0.33 mol/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20 min、亚硫酸铵用量0.8 g/L条件下,模拟与实际电解锰阳极液中的硒还原率分别达95%和93%,还原效果较好。

    2021年02期 v.40;No.17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 水溶性聚合改性微晶纤维素对Cu~(2+)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

    刘军;代志会;傅金祥;李旺育;

    研究了以微晶纤维素(MC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制备高分子材料P(MCC-AM),并从废水中吸附Cu~(2+)。考察了溶液pH、反应温度和时间对P(MCC-AM)吸附Cu~(2+)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制备P(MCC-AM)是一种表面有多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在吸附温度25℃、溶液pH=7、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对Cu~(2+)有较好吸附效果,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用于含Cu~(2+)废水的综合治理。

    2021年02期 v.40;No.176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 壳聚糖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Ni(Ⅱ)及再生试验研究

    李秀玲;黄金萍;刘月琴;陈美娇;辛磊;

    研究了用壳聚糖改性的活性炭纤维从废水中吸附Ni(Ⅱ),借助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改性前、后及再生后活性炭纤维。结果表明:在25℃、振荡速度150 r/min、模拟废水体积50 mL、Ni(Ⅱ)质量浓度20 mg/L、pH=6、吸附剂用量0.12 g、吸附时间120 min条件下,改性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饱和吸附量为6.333 mg/g,影响吸附过程的最主要因素为Ni(Ⅱ)质量浓度;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饱和改性活性炭纤维用0.1 mol/L EDTA进行再生处理,循环处理3次后,对Ni(Ⅱ)的吸附去除率仍保持在94%以上;壳聚糖改性后增大了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提供了新的N—H官能团,对Ni(Ⅱ)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

    2021年02期 v.40;No.176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6 ]
  • 用软锰矿渣陶粒从废水中吸附去除Ni~(2+)

    张钰珏;鄢然;丁桑岚;孙维义;苏仕军;

    研究了用软锰矿渣混合粉煤灰及活性炭经高温焙烧制备陶粒,并用于从拟废水中吸附去除Ni~(2+),考察了陶粒投加量、废水pH、反应温度及Ni~(2+)初始质量浓度对陶粒吸附Ni~(2+)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软锰矿渣陶粒对Ni~(2+)的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中对Langmuir模型的拟合度在0.996以上,吸附属于单层吸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非自发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陶粒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可以重复利用。

    2021年02期 v.40;No.176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8 ]
  • MnO_2@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试验研究

    王陈煜;程琳;徐琳;谢子杰;刘云海;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MnO_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Mn-CN),并分析了其形貌、结构和光电性能,考察了Mn-CN对放射性废水中U(Ⅵ)光催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MnO_2的引入有效拓宽了g-C_3N_4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复合,有利于光生电子还原反应进行,提高反应速率;针对U(Ⅵ)质量浓度50 mg/L、pH=5.5的100 mL铀标准溶液,在甲醇加入量5 mL、可见光照射120 min条件下,Mn-CN-3(MnSO_4质量0.05 g)对U(Ⅵ)的光催化还原率达96.3%,为纯g-C_3N_4的1.9倍;g-C_3N_4中引入MnO_2能有效提高光生电荷的利用率和传输速率,增强催化性能;Mn-CN复合光催化剂光学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且绿色环保,对放射性废水中的U(Ⅵ)的光催化还原去除效果较好。

    2021年02期 v.40;No.176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8 ]
  • 用煤矸石酸浸液微波加热制备聚硅酸硫酸铝铁

    孔德顺;蒋荣立;

    研究了用煤矸石酸浸液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制备聚硅酸硫酸铝铁(PSAFS),并用PSAFS处理模拟废水。考察了聚硅酸活化pH、陈化时间、体系pH、铁铝及铁硅的物质的量比、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间对制备PSAF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硅酸活化pH=1.9、陈化时间20 min、pH=1.2、n(Fe~(3+))/n(Al~(3+))=1/1、n(Fe~(3+))/n(SiO_2)=9/1、微波功率380 W、微波加热时间3 min条件下,可获得PSAFS;XRD及FT-IR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产物主要为无定形PSAFS。

    2021年02期 v.40;No.176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1 ]
  • 用Cyanex272从硫酸盐体系中萃取除铝

    李伟鑫;张荣荣;刘勇奇;巩勤学;

    研究了用酸性膦类萃取剂Cyanex272从硫酸镍钴锰溶液中萃取分离铝,考察了体系pH、萃取剂浓度、萃取剂皂化率和相比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Al~(3+)质量浓度2~3 g/L、主金属离子质量浓度70 g/L左右、且不含铁、锌、钙等杂质的原液,用皂化率为40%的25%Cyanex272+75%磺化煤油有机相,在萃取时间4 min、V_o/V_a=1/1条件下进行萃取,铝的单级萃取率为72%,5级萃取率为75%,去除效果较好,且主金属离子损失率较低。

    2021年02期 v.40;No.176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1 ]
  • 用新型除镁剂从高镁硫酸锌溶液中去除镁

    杨晓冬;徐俊忠;马先春;许凌霞;

    研究了用一种新型无机除镁剂从高镁硫酸锌溶液(Mg~(2+)质量浓度18.5 g/L)中吸附去除镁。结果表明:在除镁剂加入量为镁离子质量浓度的1.25倍、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溶液pH=5.0条件下,镁去除率达70%以上;最佳条件下,溶液中氟、氯、锌离子质量浓度对除镁影响都很小。该新型无机除镁剂无毒无害,价格低廉,便于工程应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1年02期 v.40;No.176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7 ]
  •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冶金废水单级脱氮试验研究

    郑小发;杨丽;刁月;王秀模;

    研究了基于前馈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Box-Behnken设计方法,采用厌氧氨氧化和部分硝化(SNAP)工艺、以上流式污泥床(upflow-sludge-bed, USB)反应器进行单级脱氮处理从含氮废水中去除NH~+_4和总氮。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参数,开发神经网络;基于拟合优度标准,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训练3层NH~+_4和总氮的去除。神经网络模型偏差较小(±2.1%),测定系数和分数方差较理想,协议指数(IA)分别为0.989~0.997、0.003~0.031和0.993~0.998。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神经网络结构可提高神经网络模型效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建模,可以提高去除效率、实施过程控制策略和实现优化性能;微生物群落的16S rRNA高通量法分析结果表明,库尼尼假丝酵母属的作用最显著(13.11%),其次是亚硝基单胞菌属(6.23%)和蛋白链球菌属(3.1%),这进一步说明USB的脱氮途径主要是部分硝化/氨氧化过程。

    2021年02期 v.40;No.176 16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0 ]

本刊声明

  • 本刊声明

    <正>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网)、《超星期刊数据库》(超星移动"域出版"平台)、EBSCO数据库(EBSCO Information Services),许可在其网站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付稿酬包括上述各项目。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者请在投稿时声明。

    2021年02期 v.40;No.176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 ]
  • 《湿法冶金》编辑部关于仿冒虚假信息的严正声明

    <正>为帮助作者、读者准确识别虚假《湿法冶金》期刊网站和相关诈骗信息,现作如下声明:1.《湿法冶金》期刊唯一投稿网址为http://sfyj.cbpt.cnki.net,网站已获得百度官网认证,官网具有蓝底白字的"官方"标识;唯一电子邮箱为shifayejin@163.com。2.《湿法冶金》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主办,未与任何其他公

    2021年02期 v.40;No.176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 ]

本刊公告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21年《湿法冶金》

    <正>《湿法冶金》(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主办,主要内容涉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贵金属的选矿及湿法冶金工艺,相关材料(萃取剂、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絮凝剂等)的合成工艺,冶金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及仪器仪表的研发技术,分析测试方法,三废治理、二次资源综合回收流程,是一本湿法冶金技术综合性刊物,可供相关科研、设计、生产人员及高校师生参阅。

    2021年02期 v.40;No.176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 ]

分析测试

  • 萤石矿石中低品位铍的测定

    姚钟威;田学达;罗义威;杨尚坤;

    对低品位铍的萤石矿石分别用酸溶法和碱熔法处理,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的铍。结果表明: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0%~104.0%;碱熔法相对酸溶法,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且简单方便。

    2021年02期 v.40;No.176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