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亚东;田学达;张小云;武用;
某萤石矿浮选尾矿中,Rb_2O、K_2O品位分别为0.44%和9.23%,具有回收价值。研究了采用传统加热—硫酸+氟硅酸浸出工艺和微波辐照—硫酸+氟硅酸浸出工艺浸出铷和钾,考察了浸出时间、温度、硫酸用量、氟硅酸用量和矿浆液固质量比对铷、钾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2 h、温度95℃、硫酸用量60%、氟硅酸用量20%、矿浆液固质量比2.5∶1、传统加热并微波辐照条件下,铷、钾浸出率分别达83.6%和88.4%,浸出效果较好。
2019年05期 v.38;No.167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阅读次数:24 ] |[下载次数:102 ] - 罗乐;王金霞;周皓;
针对某电解锰渣,借助淋溶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对锰渣中重金属(As、Cd、Cr、Cu、Pb、Zn)溶出的影响,考察了淋出液pH和电导率EC的变化;以SEC法研究了淋溶前后锰渣中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淋溶条件下,淋出液pH在淋溶初期快速升高之后缓慢升高,淋溶量大于840 mL时,pH保持在6.40左右;淋溶液电导率EC在淋溶初期快速下降,淋溶1 260 mL以后,变化缓慢,稳定于1.15μm/cm左右;As、Cd、Cu、Pb浸出量随淋溶量增大逐渐减小;Cr和Zn浸出量先提高后降低,淋溶量大于1 680 mL后,溶出率保持稳定;淋溶剂pH越低,重金属浸出率和累计释放速率越高;淋溶后锰渣中重金属含量大幅度降低。
2019年05期 v.38;No.167 35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405 ] - 陈松;蔡振平;吴延科;
针对低品位含铷矿石的低铷高钾、钠浸出液,研究了采用溶剂萃取法分离铷和钾、钠,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料液碱度、相比等对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串级模拟试验。有机相为1.0 mol/L t-BAMBP+二甲苯,料液碱度N_k为0.8~1.0,洗涤剂为纯水,反萃取剂为1 mol/L盐酸。结果表明:在萃取相比(V_O/V_A)为3/1、洗涤相比(V_O/V_A)为5/1、反萃取相比(V_O/V_A)为10/1,萃取、洗涤和反萃取时间均为2 min,3级萃取、7级洗涤、2级反萃取条件下,铷与钾、钠得到较好分离,反萃取液中[Rb~+]/[K~+]和[Rb~+]/[Na~+]为476,铷回收率达87%。
2019年05期 v.38;No.167 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阅读次数:32 ] |[下载次数:170 ] - 赵曼;李勇;
探讨了用掺杂HDEHP的聚苯胺(PANI)固相萃取剂萃取分离稀土镧,考察了HDEHP掺杂量、水相酸度、萃取时间、固体萃取剂用量对镧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原液pH为3.0、两相接触时间30 min、固相萃取剂中V(HDEHP)/m(PANI)=0.60 mL/g、固相萃取剂用量0.30 g条件下,镧的常温萃取率为56.17%。
2019年05期 v.38;No.167 363-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阅读次数:31 ] |[下载次数:119 ] - 张伟;张俊峰;
分析了有机物来源及各类有机物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及对锌电积的影响,提出了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控制难降解添加剂的使用,借助多种管理措施有效降低有机物对电锌生产的影响。
2019年05期 v.38;No.167 368-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197 ] - 夏栋;蒋晓云;王冲;孔德颂;
针对铜电解液的净化,提出了一种新流程,涉及锑铋吸附分离、电积脱铜、分步硫化铜砷、酸盐分离和镍回收。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去除铜电解液中的锑、铋;在铜质量浓度>5 g/L条件下对电解液进行电积得到A级阴极铜;电积后液用硫化氢沉淀铜砷,使砷开路;最后含硫酸电解液通过酸盐分离得到硫酸和硫酸镍溶液,硫酸返回系统,硫酸镍溶液回收镍。采用此工艺对砷、锑、铋、镍开路,避免了硫酸铜晶体和黑铜泥产生,铜直收率得到提高。
2019年05期 v.38;No.167 371-374+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243 ] - 饶泽文;田德柱;欧阳臻;陈永明;叶龙刚;
针对现行酸法炼锑过程中存在的铁增生问题,研究了以水解方法分离锑、铁。体系中加入中和剂氨水,锑以氯氧锑形式从溶液中水解分离,得到氯氧锑并转型成氧化锑产品。采用控制变量法,考察了水解温度、终点pH、中和剂加入速度对锑、铁水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解温度30℃、体系终点pH=0.5、中和剂加入速度1.3 mL/min条件下,锑水解率为99.2%,铁水解率低于0.1%;通过水解,获得了高纯度氯氧锑;对水解产物进行转型处理,添加酒石酸-EDTA和碱性转型剂,获得晶型良好、纯度较高的锑白产品。
2019年05期 v.38;No.167 375-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阅读次数:25 ] |[下载次数:140 ] - 何银晖;张海静;熊珊;
研究了采用高品位氧化锰矿石氧化亚铁离子—硫酸铁沉淀钾、钠—碳酸锰中和除铁—氟化锰除钙、镁—硫化钡除铜、锌—浓缩结晶工艺生产电池级高纯硫酸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杂质分步去除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品位氧化锰矿石加入量为理论量2倍、硫酸铁加入量为n(Fe~(3+))/n(K~++Na~+)=6/1、碳酸锰中和溶液pH=5、MnF_2+添加剂加入量为理论量3倍、BaS加入量为理论量20倍、温度60~80℃条件下对溶液进行净化,所得净化液中Fe质量浓度小于1 mg/L,K~+、Na~+、Ca~(2+)、Mg~(2+)质量浓度均低于50 mg/L,重金属Cu~(2+)、Zn~(2+)质量浓度分别低于3、5 mg/L;此溶液经过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锰,所得硫酸锰在160℃下烘干12~20 h,得到电池级高纯硫酸锰。
2019年05期 v.38;No.167 380-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阅读次数:21 ] |[下载次数:726 ] - 孙彬彬;张兴勇;韩云亮;白金印;秦英然;汤研;蒋家超;
研究了OH~-和Sb~(3+)-OH~-体系中锌粉置换锡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Sb~(3+)-OH~-体系中,Sb~(3+)的析氢副反应产生较多气泡,分散了锌粉与产物锡,促使锌粉置换锡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产物锡颗粒更分散:OH~-体系中,锌粉置换锡反应由内扩散控制;Sb~(3+)-OH~-体系中,锌粉置换锡反应由化学反应控制。
2019年05期 v.38;No.167 385-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阅读次数:28 ] |[下载次数:86 ] - 乔军;侯睿恩;崔建国;王哲;高婷;田皓;徐萌;陈禹夫;张洋;
研究了以醋酸溶解稀土氧化物并蒸发结晶制备系列(16种)水合醋酸稀土,考察了醋酸浓度、稀土氧化物质量与醋酸溶液体积之比、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对稀土氧化物溶解率的影响,以及醋酸用量、醋酸浓度、溶解时间与系列稀土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醋酸溶解稀土氧化物,然后蒸发结晶,适宜条件下,形成的水合醋酸稀土为Ln(CH_3COO)_3·nH_2O(Ln:La~Nd,n=1;Ln:Sm~Lu、Y、Sc,n=4),纯度较高,杂质含量较低。
2019年05期 v.38;No.167 39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111 ] - 张雨;花榕;李阳;任鹏;刘付平;孔杰;
研究了以磁性纳米Fe_3O_4为原料,利用水热反应法制备碳包覆磁性Fe_3O_4颗粒复合基体(Fe_3O_4@HTC),然后用氢氧化钠改性得到Fe_3O_4@HTC-NaOH。考察了溶液pH、铀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Fe_3O_4@HTC-NaOH吸附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中铀质量浓度100 mg/L、溶液pH=5.5、室温条件下吸附200 min后,Fe_3O_4@HTC-NaOH对铀的最大吸附量为456.67 mg/g;吸附过程中自发吸热,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经过5次重复使用,Fe_3O_4@HTC-NaOH对铀的吸附量仍高达初始吸附量的77.43%,可重复使用。
2019年05期 v.38;No.167 398-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阅读次数:23 ] |[下载次数:362 ] - 潘从明;杨万虎;陈国梁;季婷;李睿;臧金柱;
研究了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高密度钯粉,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钯粉振实密度的影响,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电子扫描电镜表征了产品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以二氯二氨合钯为原料,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高密度钯粉;在钯浓度1.5 mol/L、pH=7、反应温度80℃、搅拌速度150 r/min适宜条件下,钯粉的振实密度高达2.39 g/cm~3。
2019年05期 v.38;No.167 404-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9K]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146 ] - 朱业安;吴煕;卢长海;熊川宝;舒欣杰;陈禹铮;崔瑾昊婕;谢宗波;乐长高;
以苯为前驱物,采用原位MgO模版法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孔道结构的中空三维石墨材料(3D Gr);以尿素为分散液,尿素与3D Gr超声复合后热缩聚合成3D Gr/g-C_3N_4复合材料。3D Gr与g-C_3N_4复合,通过3D Gr的三维中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光生电荷迁移率,提高g-C_3N_4基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吸收强度、光生电子跃迁和利用率,从而实现高效光催化还原去除UO■。
2019年05期 v.38;No.167 408-41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阅读次数:25 ] |[下载次数:189 ] - 孙红燕;孔馨;张瑾勋;刘贵阳;
研究了铅冶炼水淬渣的球磨效果,考察了水淬渣质量、大小球数量比、球磨转速、料球质量比和球磨时间对球磨后水淬渣粒度的影响,最后确定了球磨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水淬渣质量10 g、大小球数量比1∶6、球磨转速230 r/min、料球质量比1∶8、球磨时间50 min条件下,水淬渣的球磨效果较好;经过球磨,水淬渣的物相发生改变,结晶态物质增多,反应活性增大。
2019年05期 v.38;No.167 4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阅读次数:28 ] |[下载次数:185 ] - 张慧;罗明标;徐志良;余文婷;阙为民;韩伟;
研究了合成羟基磷灰石吸附铀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对铀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吸热自发过程;酸性条件下,羟基磷灰石对铀的饱和吸附量为970 mg/g;随铀酰离子浓度增大,吸附过程由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转变成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后溶液中铀酰离子减少量和溶液中钙离子增加量基本一致,表明吸附反应为钙离子与铀酰离子发生离子交换。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证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在吸附铀后,晶型由原本的六方晶型转变为四方晶型。通过晶形转变,体系能量下降,更有利于吸附铀,这是磷灰石周围能富集大量铀,从而形成富铀矿的主要原因。
2019年05期 v.38;No.167 416-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阅读次数:23 ] |[下载次数: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