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

  • 组学在生物浸矿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王雪郦;邱树毅;

    随着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应用到生物浸矿过程中。综述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基因组学在浸矿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的鉴定及理想代谢模型的构建有重要作用;蛋白组学主要分析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微生物的抗铜性及生物膜的形成;早期的代谢组学在用代谢产物作为生物标记物方面表现出巨大潜能。组学的发展为生物浸矿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6年06期 v.35;No.150 45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试验研究

  • 燃耗对水法乏燃料后处理工艺中钚行为的影响

    李辉波;苏哲;常志远;林灿生;袁洁琼;

    随反应堆燃耗加深,核燃料在反应堆中产生更多的裂变产物和复杂的微结构变化,使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次级沉淀和界面污物等的形成变得越来越严重,也使钚在此过程中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依据Pu(Ⅳ)与Zr4+结构相似(均为四价和八配位体),考察硝酸溶液中钼锆沉淀行为和锆与溶剂辐解产物HDBP形成界面物的机制,初步探讨钚在次级沉淀和界面物形成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溶液硝酸浓度对锆钼沉淀的形成有明显影响;沉淀物中钼锆的物质的量比为2,结构式为Zr(MoO_4)_2·xH_2O,次级沉淀过程中,钚产生共沉淀,推测沉淀物的分子式为Pu(MoO_4)_2·xH_2O;Zr~(4+)与HDBP主要形成Zr(NO_3)_x(DBP)_n和Zr(NO_3)_x·n(DBP·HDBP)配合物,前者易形成界面物,后者易溶于有机溶剂;它们的生成量与HDBP浓度有关,HDBP浓度较低时,生成的主要是Zr(NO_3)_x(DBP)_n,随HDBP浓度增大,易形成界面物;HDBP浓度进一步增大,生成的主要是Zr(NO_3)_x·n(DBP·HDBP),界面物消失;在Pu(Ⅳ)与HDBP反应过程中,随HDBP浓度逐渐增大,界面形成过程与Zr~(4+)相似;同时,Pu(Ⅳ)与HDBP和H2MBP形成配合物,对钚还原反萃取过程有一定影响。

    2016年06期 v.35;No.150 456-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 焙烧钛渣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周娴;雷霆;包崇军;雷华志;李雨耕;赵云;

    研究了钠化钛渣加碱焙烧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焙烧反应控制步骤,探讨了反应温度、碱渣质量比、钛渣粒度对TiO_2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TiO_2提取率为92%,烧渣TiO_2品位达98.68%;钛渣焙烧优化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900℃,碱渣质量比4∶6,钛渣粒度-200目,焙烧时间60min;扩散与化学反应的混合控制作用是影响钛渣焙烧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焙烧反应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表观活化能为57.39kJ/mol,焙烧动力学方程可描述为1+2(1-x)-3(1-x)~(2/3)=3.532 3exp(-57 390/(RT))·t。

    2016年06期 v.35;No.150 464-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8 ]
  • Dy2O3(Dy)-HCl-CaF2-H2O体系热力学研究

    梁勇;吕江涛;林如丹;刘玉城;廖春发;

    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绘制25℃条件下Dy_2O_3(Dy)-HCl-CaF_2-H_2O体系在总镝浓度为0.1mol/L的溶液中各主要溶解组分的lgc-pH图,以及在不同总镝浓度溶液中Dy~(3+)与Ca~(2+)的lgc-pH图,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分析钙热还原稀土冶炼渣直接酸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钙热还原稀土冶炼渣中可溶解于酸的Dy_2O_3(Dy)易与CaF_2反应重新生成难溶的DyF_3,致使浸出的镝重新沉淀。

    2016年06期 v.35;No.150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 高铁锌焙砂浸出方式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谭敏;刘一宁;廖贻鹏;刘建华;胡伟达;

    采用中性浸出及反酸浸出法研究了从高铁锌焙砂中浸出锌。试验结果表明:中性浸出及反酸浸出的锌浸出率分别为63%~67%及79%~80.8%;反酸浸出渣的量减少20%,过滤性能得到改善。浸出渣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反酸浸出过程中避免了Fe(OH)_3胶体的形成,锌暴露更充分,锌浸出率更高及固液分离效果更好。反酸浸出工艺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06期 v.35;No.150 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1 ]
  • 电积法制备锌粉工艺研究

    张荣良;黄艾东;张小飞;

    研究了从硫酸锌和硫酸铵混合电解液中电积锌,考察了电流密度、锌离子质量浓度和不同电解添加剂对锌粉形貌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电流密度和低锌离子质量浓度有助于细化锌粉,但易导致电流效率下降;合理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会得到球状锌粉,而添加乙醇则会得到枝状锌粉。

    2016年06期 v.35;No.150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 纳米ZnO的制备及吸附溶液中U(Ⅵ)的性能研究

    邹宇轩;李小燕;刘义保;张卫民;刘晴晴;秦启凤;杨波;李寻;

    研究了以尿素作沉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作表面活性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并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纳米ZnO吸附溶液中U(Ⅵ)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固液质量体积比、反应温度、接触时间和U(Ⅵ)初始质量浓度对纳米ZnO吸附溶液中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O对溶液中的U(Ⅵ)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室温下,纳米ZnO吸附U(Ⅵ)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6.0,接触时间80min,固液质量体积比0.5g/L,U(Ⅵ)初始质量浓度30mg/L;最佳条件下,纳米ZnO对U(Ⅵ)的吸附率达(96.32±1.47)%,吸附量为(57.79±0.89)mg/g,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机制为不均匀多层吸附为主、表面单层吸附为辅。

    2016年06期 v.35;No.150 48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6 ]
  • 用盐酸溶解工业磷石膏重结晶法制备硫酸钙晶须

    郑绍聪;余强;谢刚;和晓才;田林;

    研究了以磷石膏为原料,以盐酸溶解、重结晶法制备高纯硫酸钙晶须。采用常规方法、XRD和扫描电镜分析和表征磷石膏原料和硫酸钙晶须产品。结果表明,盐酸溶解、重结晶法制备硫酸钙晶须的最优条件为:固液质量体积比50g/500mL,溶解温度约70℃,HCl浓度2.0~2.5mol/L,反应时间1.0h;得到高纯硫酸钙后,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HCl溶液,同时加入质量浓度0.5g/L的MgCl2溶液,加热至沸腾(约95℃),待溶液中长出絮状物后继续反应1.0h,快速过滤干燥即得硫酸钙晶须产品,产品中硫酸钙质量分数大于99.0%,白度大于95.0%,晶须直径1~4μm,长度20~400μm,长径比达100。重结晶法制备硫酸钙晶须对磷石膏质量及反应条件精度要求较低,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2016年06期 v.35;No.150 48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9 ]
  • 氯化铈的结晶法制备及表征

    乔军;马莹;王晶晶;杨启山;梁超;阮帅;

    研究了以结晶法制备氯化铈以及以重结晶法纯化除杂,考察了氯化铈结晶过程中料液初始酸度、结晶温度、冷却速度、陈化时间、洗液酸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母液回收利用情况,确定了高纯氯化铈的制备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所得氯化铈中非稀土杂质质量分数小于2.0×10~(-5)。热分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铈的组成为CeCl_3·7H_2O。

    2016年06期 v.35;No.150 492-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 从废石油裂解催化剂中回收稀土试验研究

    卢国俭;邹翔;朱英杰;胡振宇;

    研究了从粒度小于20μm、污染较重、不适宜复活的废催化剂中回收稀土。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浸出温度60℃、盐酸浓度3.33mol/L、浸出时间3h,废催化剂中91.3%~94.5%的镧、铈被浸出;用50%P507+50%磺化煤油,在温度25℃、萃取相比V_o∶Va=2∶1、萃取时间30min条件下从稀土浸出液中萃取镧铈,镧铈萃取率为94.5%;对负载有机相,采用1.8mol/L盐酸反萃取,控制相比V_o∶V_a=1∶3,稀土镧铈的反萃取率为98.1%;对反萃取液用草酸进行沉淀,沉淀物灼烧,获得工业级氧化镧铈产品。

    2016年06期 v.35;No.150 498-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6 ]
  • 离子交换膜电解法处理氯化亚铁浸出液试验研究

    秦岩;谈定生;万石保;丁伟中;

    研究了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法从氯化亚铁浸出液中提取铁并再生氯化铁溶液,考察了Fe2+质量浓度、溶液pH、电解温度、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及Fe3+质量浓度等对电解电流效率及槽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Fe2+质量浓度100g/L、阴极电流密度15A/dm2、温度35℃、溶液pH=1.3、极板间距30mm、电解时间3h条件下,阴、阳极电流效率分别可达96%和99%,槽电压可控制在3V以下。

    2016年06期 v.35;No.150 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7 ]
  • 用磷酸三丁酯从硝酸体系中萃取分离锆铪试验研究

    李大炳;赵凤岐;支梅峰;周志全;张永明;舒祖骏;

    以含铪的氯化锆酰工业产品为原料,经水溶、碱沉、洗涤、硝酸溶解等工序制备ρ(Zr(Hf))为75~80g/L的硝酸锆(铪)酰溶液;再以φ(TBP)=40%的煤油溶液萃取锆,含锆有机相经硝酸锆酰溶液洗涤除铪、水反萃取后,得到硝酸锆酰溶液;硝酸锆酰溶液经氨水沉淀,沉淀物经干燥、煅烧得到ZrO2粉末,其ZrO2纯度达99.5%,铪质量分数<1.0×10-5,产品质量优于原子能级二氧化锆标准(铪质量分数<1.0×10-4);萃取锆后的萃余水相中,铪占锆、铪总质量的96.7%,满足原子能级铪对杂质锆的要求。

    2016年06期 v.35;No.150 507-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2 ]
  • 从稀土分解液中连续去除铁、铝

    周洁英;杨新华;洪侃;赖兰萍;陈冬英;

    研究了南方离子型稀土分解液在萃取槽内用环烷酸连续去除铁、铝杂质,考察了分解液初始pH、杂质初始质量浓度、有机相皂化度和萃取级数对杂质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分解液初始pH为1~2、Al 3+初始质量浓度≤2g/L、有机相皂化度0.10mol/L及萃取级数20级,可获得Fe3+质量浓度<30mg/L、Al 3+质量浓度<300mg/L的合格料液,所得料液可进入分离工序进一步分离单一稀土;负载有机相经盐酸反萃取后回收其中的少量稀土,确保稀土收率。该工艺简单、连续、除杂率高,已成功实现产业化。

    2016年06期 v.35;No.150 513-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9 ]
  • 从某锰银矿提银尾渣中除铝试验研究

    朱军;赵兴红;齐建云;

    研究了从云南某锰银矿焙烧—氰化浸出银后的尾渣中去除铝。矿石经氧化焙烧再经氰化浸出,尾渣中锰质量分数为24.12%,氧化铝质量分数为18.58%。试验结果表明,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100g尾渣,在NaOH质量浓度160g/L、CaO用量8g、浸出温度160℃、浸出时间150min、液固体积质量比3∶1条件下,尾渣中约90%的铝得到有效去除。

    2016年06期 v.35;No.150 517-519+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 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高铜氰化贫液

    李淑梅;舒方霞;丛自范;刘凯华;

    研究了采用硫酸亚铁-硫化钠沉淀工艺处理老挝某矿业有限公司的高铜氰化贫液,考察了硫酸亚铁用量、反应时间、硫化钠用量及沉铜反应时间对氰化贫液中铜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00mL氰化贫液,加入20g FeSO_4·7H_2O,室温下机械搅拌5min,再加入理论量5倍的Na_2S,反应60min,铜去除率达94%以上;沉淀渣中铜质量分数为15%,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沉淀渣中的铜主要以Cu(SCN)和Cu_2S形式存在。

    2016年06期 v.35;No.150 520-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4 ]
  • 用高铁酸钾氧化处理含丁基黄药废水试验研究

    冯雨晗;李洪枚;

    研究了用高铁酸钾处理含丁基黄药模拟废水,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反应时间、废水pH和温度对丁基黄药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高铁酸钾投加量加大、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延长,丁基黄药去除率逐渐升高;在pH=6、温度20℃、丁基黄药初始质量浓度0.2g/L、高铁酸钾起始质量浓度0.6g/L条件下反应45min,丁基黄药去除率达81.47%,去除效果较好。

    2016年06期 v.35;No.150 524-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7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17年《湿法冶金》

    <正>《湿法冶金》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湿法冶金技术综合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及贵金属的湿法冶金工艺,选矿技术,有机材料(萃取剂、离子交换树脂、絮凝剂等)合成,化工过程自动控制,化工设备、选矿设备、仪器仪表的研制及应用,水处理技术,三废

    2016年06期 v.35;No.150 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无机盐工业》2017年征订启事

    <正>《无机盐工业》(月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家科委批准的无机化工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国内外无机化工行业最新科技成果与技术进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用途等方面的动态及商品信息、市场行情等。内设综述与专论、研究与开发、工业技术、环境o健康o安全、化工分析与测试、化工标准化、化工装备与设计、催化材料、电池材料、综

    2016年06期 v.35;No.150 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欢迎订阅2017年《黄金》

    <正>《黄金》于1980年创刊,是黄金行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黄金及相关行业在矿业经济与管理、黄金市场、工业用金、黄金地质、采矿工程、机电与自动控制、选矿与冶炼、安全与环保、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综合评述,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生产管理经验等内容,同时还开辟了信息纵横(国内信息、国外信息)、读编往来等栏目。《黄金》具有权威性,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覆盖面广,已遍布黄金、冶金、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地质矿产、化

    2016年06期 v.35;No.150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 ]
  • 欢迎订阅2017年《铀矿冶》

    <正>《铀矿冶》(季刊)是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主办的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为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放射性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的采矿、选矿、冶金及有关矿山地质、物理探矿、矿山测量、安全防护、分析检测、设备仪表、有机材料、环境保护、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综合述评、工作简报和动态等,可供从事矿

    2016年06期 v.35;No.150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分析测试

  • 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分光光度法测定锆(Zr)

    于秀兰;张嘉月;

    研究了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与锆(Zr)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锆(Zr)的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2.0的HCl-KCl缓冲溶液中,Zr(Ⅳ)与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形成浅黄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36×104 L·mol~(-1)·cm~(-1),Zr(Ⅳ)质量浓度在0~1.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016年06期 v.35;No.150 528-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