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

  • 影响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及生物浸出效率的研究进展

    邓明强;白静;白建峰;罗新云;周举;王景伟;

    介绍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以下简称A.f菌)在生物提铜过程中的生长及影响其活性的常见因素,阐述了生物浸出体系中黄钾铁矾类物质、溴代阻燃剂、重金属离子、阴离子等对生物浸出过程的抑制作用,分析了各因素对生物浸出效果的抑制机制及解除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磁场、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对生物浸出的促进作用,以期促进生物冶金技术在电子废弃物金属资源化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2016年03期 v.35;No.147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162 ] |[下载次数:485 ]
  • 杯芳烃识别铀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

    郎哲思;陈树森;任宇;勾阳飞;封宇;

    杯芳烃作为超分子化合物在分子识别、液膜传递、离子交换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杯芳烃类衍生物对铀酰离子的识别作用及与之相关的铀分离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铀分离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2016年03期 v.35;No.147 176-18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289 ]
  • 碳基吸附材料吸附铀的研究现状

    赖忠俊;张志宾;戴荧;俞胜龙;董志敏;曹小红;刘云海;

    介绍了3种碳基吸附剂对水体中铀的吸附特性。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溶液pH、离子强度、体系温度、铀初始浓度和接触时间等对吸附材料吸附铀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吸附材料表面不同的官能团是影响其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表面接枝不同官能团的吸附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目前,通过离子印迹、接枝功能化等方式可以对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对铀的吸附性能。

    2016年03期 v.35;No.147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38 ] |[下载次数:386 ]
  • 铜萃取剂的性能维护及品质保养

    徐志刚;邹潜;李建;汤启明;王朝华;李凤;季尚军;杨明;阳启华;

    简述了铜萃取剂在运行过程中的降解情况,分析了可能导致其降解或污染的外部因素。介绍了铜萃取剂性能维护及品质保养的方法,如对浸出液进行除杂净化,对有机相用黏土处理,对萃取剂进行再生,对操作工艺进行优化等。阐述了维护萃取有机相良好品质和性能的重要性。

    2016年03期 v.35;No.147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次数:166 ]

试验研究

  • 用次氯酸钠从卡淋型金矿石中浸出金的热力学

    燕璞;刘宪超;唐道文;高鹏;

    研究了次氯酸钠浸金过程的热力学判据,用E-pH图和Gibbs自由能分析了以次氯酸钠作浸出剂从卡淋型金矿石中浸出金的原理,研究结果可为卡淋型金矿石的浸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6年03期 v.35;No.147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次数:187 ]
  • 黄钾铁矾法去除溶液中Fe~(3+)的动力学

    耿萌;胡文立;陈梦琴;孙维义;苏仕军;

    研究了以黄钾铁矾法去除溶液中的Fe~(3+),考察了Fe_2(SO_4)_3、K_2SO_4、H_2SO_4浓度对除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钾铁矾的生成速率随溶液中K_2SO_4、Fe_2(SO_4)_3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增大,随H_2SO_4浓度升高而减小。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Fe_2(SO_4)_3、K_2SO_4、H_2SO_4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5,0.5,-1.0,反应活化能为15.12kJ/mol,指前因子为0.31s~(-1)。

    2016年03期 v.35;No.147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422 ]
  • 菲律宾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还原焙烧试验研究

    李小波;轩辂;

    针对菲律宾某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研究了采用还原焙烧—氨浸工艺(RRAL)综合提取镍、钴和铁。试验结果表明,以烟煤为还原剂进行还原焙烧,烟煤加入量为矿石质量的8%,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60min,焙烧渣用碱性溶液浸出,镍、钴浸出率分别为88.27%和50.91%,浸出渣中铁质量分数为59.53%。

    2016年03期 v.35;No.147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165 ] |[下载次数:217 ]
  • 锌精矿短流程还原浸出连续扩大试验研究

    李国峰;李永祥;曾鹏;姜艳;黄孟阳;王秋银;王娜;

    针对湿法炼锌流程长、渣率高和矾难于破坏等问题,研发了一套锌精矿短流程还原浸出工艺,同时研制出一套可视化、操作简单的连续扩大试验设备。将热酸浸出流程中的高温高酸浸出与还原浸出合并可缩短工艺流程和反应时间,并利用流程中产生的Fe~(3+)作为氧化剂氧化浸出渣中未反应完全的锌,提高锌浸出率和降低渣率。结果表明,采用该流程,锌浸出率为97.94%,铁浸出率为94.25%,铜浸出率为99.97%,铟浸出率为99.95%,还原后液中Fe3+质量浓度<2g/L。该工艺流程和设备可在湿法炼锌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2016年03期 v.35;No.147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132 ] |[下载次数:101 ]
  • 偏钛酸水热合成尖晶石型Li_4Ti_5O_(12)试验研究

    马光强;

    研究了以硫酸钛白工业中间产物偏钛酸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尖晶石型Li_4Ti_5O_(12),考察了锂钛物质的量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用XRD和S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用所制得的钛酸锂活性材料组装CR2016扣式电池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锂钛物质的量比0.85、反应温度170~200℃、反应时间24h条件下,可以得到纯净的尖晶石型钛酸锂;其XRD衍射峰与标准衍射峰(PDF#26-1198)基本一致;其电学性能良好,0.1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达161.08mAh/g,效率为99.07%,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90.6%。

    2016年03期 v.35;No.147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阅读次数:174 ] |[下载次数:261 ]
  • 用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吸收液制备锰酸锂新工艺

    胡晓龙;孙维义;丁桑岚;苏仕军;

    研究了以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吸收液制备锰酸锂,提出以净化后的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吸收液为原料,采用液相碱化沉淀法获得复合锰氧化物,以此锰氧化物作前驱体制备锰酸锂新技术,采用SEM和XRD对制备的锰酸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获得结晶度较高、颗粒大小均匀、粒径约为100nm的锰酸锂产品,锰沉淀母液蒸发结晶可获得硫酸钠晶体;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吸收液中的锰实现了高值资源化,工艺无废液产生。

    2016年03期 v.35;No.147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173 ]
  • 基于酸溶法用高硫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工艺研究

    和晓才;谢刚;杨妮;徐庆鑫;施辉献;郑少聪;许娜;

    研究了用碳酸化处理后的脱硫石膏经酸溶重结晶纯化制备硫酸钙晶须。结果表明:在固液质量体积比70g/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90℃以上、盐酸浓度2.0mol/L条件下,脱硫石膏得到有效溶解;溶解液晶净化、重结晶得到硫酸钙晶须;产品白度由脱硫石膏原料的44.7%提高至94.5%,纯度由90%提高到99%以上,颗粒粒径分布宽,颗粒形貌由片状转变为柱状。酸溶重结晶显著改善了石膏的颗粒级配和应用性能。

    2016年03期 v.35;No.147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阅读次数:167 ] |[下载次数:256 ]
  • 几种表面活性剂对Mn_3O_4生成形貌的影响

    胡文立;耿萌;陈梦琴;孙维义;苏仕军;

    针对双氧水-乙醇体系与硫酸锰溶液反应制备四氧化三锰的过程中有颗粒团聚问题,研究了向反应体系中分别引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及投加量对生成的四氧化三锰形貌与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四氧化三锰的物相没有影响;对形貌影响较大,加入量不同,四氧化三锰形貌不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四氧化三锰的最佳条件为SDS质量0.4g,乙醇体积6mL,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为室温,搅拌速度400r/min。

    2016年03期 v.35;No.147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阅读次数:171 ] |[下载次数:351 ]
  • 用溶剂萃取法从废酸液中分离钪、钛

    满露梅;樊艳金;黄家富;田世超;

    研究了用溶剂萃取法从水解废酸液中分离钪、钛。结果表明:P204+煤油组成的单元萃取体系对钪的萃取能力较差,添加TBP后萃钪能力有显著提升,但三相问题依然存在;有机相中添加3%~5%的苯乙酮,组成三元协萃体系,可有效防止第三相生成,而且水相和有机相分相速度快且界面清晰。优化的钪、钛分离工艺条件为:V_a/V_o=5/1,逆流2级萃取,萃取时间10min,萃取剂为12%P204+5%TBP+3%苯乙酮+80%煤油。优化工艺条件下,钪萃取率平均为91.7%,钛萃取率平均为0.69%,钪、钛分离效果较好。

    2016年03期 v.35;No.147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471 ]
  • 用中和水解法从粗钴盐溶液中除硅

    曾辉;彭万通;

    研究了用中和水解法从粗钴盐溶液中除硅,考察了温度、溶液pH、亚硫酸钠加入量、还原时间对除硅效果及除硅后液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粗钴盐溶液中的硅得到有效去除,除硅后液过滤性能得到改善,为后续萃取生产的稳定和技术指标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6年03期 v.35;No.147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144 ] |[下载次数:220 ]
  • 腐殖酸中的有机物在铝酸钠溶液高压溶出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蔡灿;李军旗;金会心;毛小浩;周伟;

    研究了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铝酸钠母液中的有机物的形态变化。将腐殖酸加入到铝酸钠母液中进行循环高压溶出,考察腐殖酸中的有机物在1次、5次、10次循环溶出过程中的存在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腐殖酸中的有机物形态复杂,经过10次循环高压溶出后,最终稳定存在的有丁酸、丁酸丁酯、十六酸丁酯、十八酸丁酯、2-甲基丙酸丁酯、十八烯酸丙酯、二十一烷、二十四烷。研究结果可为铝土矿高压溶出过程中去除有机物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03期 v.35;No.147 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阅读次数:159 ] |[下载次数:197 ]
  • 交流电解法破坏模拟草酸钚沉淀母液中的草酸

    何喜红;谢书宝;曹智;张磊;李辉波;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草酸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介绍以交流电解法破坏草酸,考察交流电周期、电源电压等条件对电解破坏草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破坏率为99%时,交流电解的电流效率为恒流电解的7倍,电解速度是恒流电解的2.5倍;优化工艺条件下,草酸破坏速度很快。

    2016年03期 v.35;No.147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110 ]
  • 乙醇胺改性活性炭及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

    周绪忠;李水娥;崔同明;秦鹉昌;

    研究了用浸渍法将乙醇胺(MEA)负载于活性炭孔径表面制备新型CO_2吸附剂。在改性剂乙醇胺用量130mL、改性温度60℃、改性时间6h、干燥时间6h条件下对50g活性炭进行改性,然后用改性前后的活性炭从模拟烟气中吸附CO_2,结果表明,改性前活性炭对CO_2吸附量为0.941 mmol/g,改性后为4.165mmol/g,吸附量提高了3.4倍。此方法对活性炭改性有明显效果。

    2016年03期 v.35;No.147 248-250+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429 ]
  • 提取镓的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伍宪玉;侯江;冯峰;刘玉明;刘兆萍;张彩萍;侯录;丁海云;

    根据某金属镓提取生产线工艺分布和监控参数集中的特点,设计了一套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实践结果证明,安装调试和运行中,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监测和控制效果良好。

    2016年03期 v.35;No.147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82 ]

分析测试

  • 黑色岩系(石煤)钒矿标准物质候选物的采集与制备

    田宗平;易晓明;秦毅;曹键;曾少乾;

    对拟定的4个黑色岩系(石煤)钒矿石所在矿体进行揭露、照相、定位,以及对各矿体和顶底板岩石足量采集,使其满足标准物质候选物对代表性、易复制性、基体与测试对象的一致性或接近性的规范要求。通过控制黑色岩系钒矿标准物质候选物制备设备选型、制备流程选择,以及均匀性初检和粒度测定等,确保标准物质候选物满足特性量值的均匀性、适用性、量值分布梯度性和数量足够性等要求。

    2016年03期 v.35;No.147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81 ]
  • 多金属共生锡矿石中铅的EDTA滴定法测定

    陈小雁;

    研究了用Na2EDTA标准溶液滴定测定多金属共生锡矿石中的铅。矿样用盐酸、硝酸溶解,用硫酸冒烟,用氢溴酸去除砷、锑、锡,以酒石酸络合大部分铋,过滤将硫酸铅与大部分共存元素分离,硫酸铅沉淀溶于pH为5.5~6.0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之后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进行滴定测定。共存干扰元素有Bi、W、As、Sb、Sn,对于50 mg铅,这些元素质量均不大于20 mg时,均不干扰测定,铅测定回收率达99.9%~100.2%,测定结果满意。

    2016年03期 v.35;No.147 260-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138 ] |[下载次数:94 ]
  • 用磷钨钼钒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价态钒混合物

    苑海涛;占先进;王扬;

    根据+4及+5价钒与磷钼钨可形成不同杂多酸的特性,研究了采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4及+5价钒。该法选择性好,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

    2016年03期 v.35;No.147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138 ] |[下载次数:170 ]
  •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小麦籽粒中的铅、镉、砷

    冯秀芳;

    采用微波消解对小麦籽粒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ICP-MS法同时测定样品中铅、镉、砷,并对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铅、镉、砷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005、0.006μg/g,相对标准偏差在1.7%~4.2%之间。用该方法测定小麦标准物质(GBW10011)中的铅、镉、砷,测定结果与标准值无明显差异。

    2016年03期 v.35;No.147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218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16年《湿法冶金》

    <正>《湿法冶金》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湿法冶金技术综合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及贵金属的湿法冶金工艺,选矿技术,有机材料(萃取剂、离子交换树脂、絮凝剂等)合成,化工过程自动控制,化工设备、选矿设备、仪器仪表的研制及应用,水处理技术,三废治理与环境保护技术,分析(物理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新进展、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也报道有关科技简讯、文献综述等,可供从事金属矿选矿、湿法冶金、化学化工、金属综合回收、三废治理、分析测

    2016年03期 v.35;No.147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