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祥玉;王宇斌;张小波;李帅;余乐;刘富玲;
某含银难选氧化锌矿石氧化率高,组成复杂,选别指标较低,研究了采用浮选法对其进行分选。采用一粗三精一扫、尾矿磁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品位为48.42%的锌精矿,锌回收率为52.87%,产率为3.80%;锌精矿中银质量分数为2 010g/t,银回收率为65.22%。此外,还获得品位为55.30%的铁精矿,铁回收率为29.92%。
2016年01期 v.35;No.145 12-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116 ] - 王学猛;孙政元;李红立;
针对内蒙古某铅锌多金属矿石,研究了优先浮选铜铅混合精矿,尾矿浮选锌,铜铅精矿再浮选分离铜、铅。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分别得到铅品位51.38%、锌品位48.57%、铜品位14.82%的铅精矿、锌精矿和铜精矿,铅、锌、铜回收率分别为91.32%、84.83%和54.45%,银在铅、锌精矿中的回收率为82.12%。
2016年01期 v.35;No.14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阅读次数:124 ] |[下载次数:86 ] - 李帅;王宇斌;彭祥玉;张小波;卫亚儒;
研究了某复杂难选钼铜矿石的选矿工艺。采用钼铜混合浮选—钼、铜分离—钼精选尾矿再磨选铜工艺流程,获得钼品位45.15%的钼精矿,钼回收率为82.67%,铜品位18.08%的铜精矿,铜回收率为58.15%,浮选分离效果较好。
2016年01期 v.35;No.145 20-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83 ] - 罗文波;王吉坤;卢国洪;
对富铟高铁闪锌矿进行加压酸浸,考察磨矿时间、氧分压、反应时间、温度、初始硫酸质量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搅拌速度对锌、铁、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锌、铟浸出率分别为99%和96%;浸出过程中,温度和浸出液中残酸都较传统加压酸浸方法要低,工艺指标更先进。
2016年01期 v.35;No.14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112 ] - 高照国;曹耀华;刘红召;王威;张博;
研究了从石煤钒矿提钒尾渣中浸出金,考察了原料粒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矿浆浓度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金浸出率为91.37%,浸出效果较好。
2016年01期 v.35;No.145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146 ] |[下载次数:143 ] - 蒲维;梁杰;雷泽明;李昌伟;张权笠;
研究了用硫代硫酸钠从锌浸出渣中浸出银,考察了硫代硫酸钠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代硫酸钠浓度0.25mol/L、矿浆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12h、浸出温度40℃条件下,银浸出率为73.96%,银得到有效浸出。
2016年01期 v.35;No.145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254 ] - 刘超;巨少华;张利波;彭金辉;黎氏琼春;
研究了将铁矾渣与浓硫酸混合,经微波低温焙烧后用水浸出有价金属。试验结果表明:在浓硫酸质量为铁矾渣质量的36%、微波焙烧温度250℃、保温时间30min、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1h、水浸液固质量比4∶1、搅拌速度300r/min最优条件下,Fe、Zn浸出率分别可达89.4%、80.7%,浸出液中的有价金属可进一步回收,富含硫酸铅的浸出渣可用作炼铅添加剂。与传统烟化炉工艺相比,此工艺有价金属浸出率高,处理效率高,对环境友好。
2016年01期 v.35;No.14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阅读次数:173 ] |[下载次数:259 ] - 郭继科;
针对石煤脱碳燃烧利用热值发电后的物料,研究了直接浸出钒和焙烧—酸浸钒。根据实验室条件试验、稳定试验及放大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粒度-325目占100%,硫酸用量50%,助浸剂S1用量4%,液固体积质量比2.5∶1,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7h。直接浸出工艺适用于此类物料,钒浸出率在82%以上,浸出系统无废水、废气外排,残渣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生产建材。
2016年01期 v.35;No.145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95 ] - 李昌伟;梁杰;雷泽明;蒲维;张权笠;
研究了采用加碱焙烧—盐酸浸出法从粉煤灰中浸出钛,考察了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钛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将粉煤灰与氢氧化钠按质量比1∶1混匀,在微波功率800 W下焙烧5min后再进行浸出,钛浸出效果更好;在盐酸浓度11.64mol/L、浸出温度88℃、浸出时间8h、搅拌速度1 200r/min、液固体积质量比9∶1条件下,钛浸出率为85.77%。
2016年01期 v.35;No.14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209 ] - 曹威;张一敏;包申旭;杨晓;
含钒石煤经空白焙烧、硫酸浸出后的酸浸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Fe3+、Al 3+、Mg2+、PO3-4等杂质离子。试验研究了这些杂质离子对N235萃取钒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N235对V(Ⅴ)的萃取率显著高于对V(Ⅳ)的萃取率;升高溶液pH有利于V(Ⅴ)的萃取,当pH为1时,V(Ⅴ)的单级萃取率可达97.21%;当pH=0.5时,杂质离子Fe2+对V(Ⅴ)的萃取效果影响明显,所以溶液应处于氧化环境,使V(Ⅴ)稳定存在;溶液中的磷与Fe3+质量浓度升高可强化N235对磷与Fe3+的萃取,而Al 3+质量浓度升高会降低Al 3+的萃取率,硅与Mg2+的存在对萃取钒影响较小。整体上,Fe3+、Al 3+、Mg2+、SiO2-3与V的共萃效果不明显,对钒萃取影响较小。
2016年01期 v.35;No.14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153 ] |[下载次数:273 ] - 袁野;和晓才;崔涛;赖浚;柯浪;徐俊毅;徐庆鑫;许娜;
针对目前国内高质量硅石资源不足,剩余硅石大多硅含量低、杂质含量高,难以满足化学级工业硅生产要求的问题,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云南保山地区某矿山的硅石进行脱杂试验研究。通过钠化焙烧、清水浸出、CaO初步除杂、CO2沉淀分离、盐酸洗涤、焙烧等过程,硅石中的杂质得到有效脱除,获得符合化学级工业硅生产要求的高纯硅石。
2016年01期 v.35;No.145 55-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108 ] - 刘利;王家伟;王海峰;赵平源;
研究了对贵州瓮福集团的硫酸渣采用化学法富铁降硫。试验结果表明:随王水体积分数、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增加,处理后的渣中铁得到富集,硫质量分数有所下降;在适宜条件(液固体积质量比6∶1,王水体积分数5%,温度40℃,反应时间2h)下,处理后的渣中铁质量分数约为55%,硫质量分数约为0.7%,富铁降硫效果较好。
2016年01期 v.35;No.14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141 ] - 曹耀华;高照国;刘红召;王威;
研究了用低品位钼粗精矿制备氧化钼,确定的工艺流程为钼粗精矿—氧化焙烧—多次循环碱浸—浸出液除磷—沉淀粗钼酸钙—除硫—沉淀钼—煅烧—氧化钼。试验结果表明:在580℃下氧化焙烧1.5h,9次循环碱浸,钼平均浸出率为85.42%;浸出液中除磷、硫过程中,钼回收率分别为99.64%、99.66%;钼综合回收率为84.82%,所得产品符合GB/T 24482—2009工业氧化钼质量要求。
2016年01期 v.35;No.145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156 ] |[下载次数:102 ] - 乔军;马莹;王晶晶;杨启山;石洪亮;黄凯;
研究了以硝酸铵复盐沉淀法制备高纯硝酸铈铵,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硝酸铈铵氧化率、收率、重金属杂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对比了高、低温2种条件下制备的产品质量。结果表明:硝酸铵复盐沉淀法所制备的硝酸铈铵的组成为(NH4)2[Ce(NO3)6];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产品中,∑REO质量分数大于31%,重金属杂质质量分数小于1.0×10-5,产品氧化率大于98.5%,纯度很高。
2016年01期 v.35;No.145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阅读次数:153 ] |[下载次数:222 ] - 傅小明;
研究了以1mol/L的AlCl3为铝源,1mol/L的NaOH为沉淀剂,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合成γ-AlOOH纳米棒,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热条件下合成的样品的物相均为γ-AlOOH;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50℃时,随反应时间延长和pH增大,棒状γ-AlOOH长径比增大;当水热反应时间为48h、pH=9时,随反应温度升高,合成的棒状γ-AlOOH的长径比增大,在180℃时获得径向尺寸小于10nm的γ-AlOOH纳米棒;但随反应温度进一步升高,γ-AlOOH长径比显著变小;反应温度对合成γ-AlOOH纳米棒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探讨了不同水热条件下γ-AlOOH纳米棒的形成机制。
2016年01期 v.35;No.14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阅读次数:156 ] |[下载次数: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