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在海;
2008年,用中等高温和高温组合菌种完成了浸出含硫化物的铜镍废泥的商业应用;2010年,用超高温(含高温)嗜酸古细菌完成了浸出高硫砷含铼铜烟灰的商业应用;2011年,完成了浸出铜钴铁合金的商业应用;2012年,完成了浸出低品位难浸赤铜矿的商业应用以及东川低品位纯黄铜矿精矿的工业浸出试验。商业应用结果表明,用超高温(含高温)古细菌组合浸出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浸出速度快,一般4~24h;浸出率高,一般可达92%~99%;自动保持较高浸出温度,一般55~89℃,最高生产记录96℃;动力消耗/产值比较低,一般为0.1%~5%;几乎不受高固液质量体积比、强酸、地域或气候(季节)、有毒离子或高盐度影响;没有中间产物,其浸出机制可能是以生物电化学方式进行的直接浸出。
2013年04期 v.32;No.130 226-22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0 ] - 苏瑞;黄凯;
用铜胁迫环境的海水对三角褐指藻、小球藻、盐生杜氏藻进行筛选,三角褐指藻对铜的耐受性最强。对三角褐指藻进行铜的胁迫驯化,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的三角褐指藻对铜元素的耐受性有明显提高,可在质量浓度4mg/L的铜溶液中顺利生长。驯化结束后,将驯化藻种接种到铜质量浓度为0.1mg/L的海水中富集铜,最终有68.8%的铜富集到藻细胞中。
2013年04期 v.32;No.130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9 ] - 曹洪杨;王继民;黄莉丽;周毅舟;许维健;
研究了在CuCl2-NH3-NH4Cl和CuCl2-CuSO4-NH3-NH4Cl体系中蚀刻废杂铜,考察了蚀刻液组成、铜氨溶液中初始离子质量浓度、温度、溶液流动状态、蚀刻液pH等因素对铜溶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Cl2-NH3-NH4Cl体系中,在铜质量浓度120~165g/L、氯质量浓度150~200g/L、pH 8.0~8.5、温度45℃、强化流动条件下,废杂铜的蚀刻速率为0.25g/(min.L);CuCl2-CuSO4-NH3-NH4Cl体系中,在铜质量浓度35~75g/L、氯质量浓度35~80g/L、pH 10.0~11.0、温度45℃、强化流动条件下,废杂铜的蚀刻速率为0.33g/(min.L)。
2013年04期 v.32;No.130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6 ] - 章小兵;
介绍了PFD技术的原理、流程、进液方式,以及与常规电解工艺相比的优缺点,提出了使铜电解生产在高电流密度下顺利进行的一些措施。
2013年04期 v.32;No.130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 刘辉;周根茂;孟运生;郑英;师留印;程浩;
某铀矿石硫酸浸出液中含有铀和铜,研究了从中综合回收铀和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01×7树脂吸附铀,用酸性氯化钠溶液淋洗负载树脂,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从淋洗液中沉淀铀,铀回收率为98.4%;对铀的吸附尾液,采用循环铁粉置换法回收铜,铜回收率为90%。采用该方法可实现铀、铜的综合回收。
2013年04期 v.32;No.130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 王凤菊;丁海云;宿延涛;陈树森;
借助化学改性手段合成了以壳聚糖为骨架的胺基生物高分子吸附剂,利用红外光谱、胺基含量测定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的胺基修饰、交联剂用量等对壳聚糖吸附剂吸附铀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乙烯四胺改性的壳聚糖基吸附剂CATT对铀具有较高吸附容量,对低浓度溶液中铀的去除率大于94%;所合成的生物高分子吸附剂有望解决铀湿法冶金工艺中含铀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2013年04期 v.32;No.130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7 ] - 邹勇;李军旗;陈朝轶;王家伟;贾永真;
研究了某三水型高钛铝土矿的溶出特性,考察了温度、时间、石灰添加量及碱质量浓度对氧化铝和二氧化钛溶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氧化铝的溶出影响显著,而石灰添加量对钛的溶出影响较大;较佳的溶出条件为温度240℃,时间40min,石灰添加量4%,苛性碱质量浓度225g/L;最佳条件下,二氧化钛溶出率为9.75%,氧化铝溶出率为88.91%。
2013年04期 v.32;No.130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9 ] - 孙铜;伍碧;彭蜀君;孙维义;丁桑岚;苏仕军;
针对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极性材料酸浸锌时选择性差以及锌、锰分离困难等问题。研究了在NH3.H2O体系和NH3.H2O-(NH4)2SO4体系中浸出锌。结果表明:在NH3.H2O体系中,氨水质量分数为25%、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5∶1、浸出时间40 min条件下,锌浸出率最高仅为45%;在NH3.H2O-(NH4)2SO4体系中,氨水质量分数为25%、硫酸铵质量浓度为200g/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5∶1、浸出时间为20min条件下,锌浸出率最高达96%。氨水中加入硫酸铵可以促进锌的选择性浸出。
2013年04期 v.32;No.130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1 ] - 侯静;杨绍利;吴恩辉;李军;
研究了用氯盐电解液体系从提钒尾渣经电弧炉冶炼得到的含镓生铁中回收镓铁,考察了Fe2+质量浓度、电流密度、NH4Cl质量浓度和pH对镓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200A/m2、Fe2+质量浓度50g/L、电解液pH=4、NH4Cl质量浓度100g/L条件下,镓回收率在85%以上,铁回收率在70%以上。
2013年04期 v.32;No.130 25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9 ] - 鲁兴武;易超;何国才;蒲敬文;李冠军;张析;余江鸿;
研究了钼酸铵硫化沉淀过程中钼的损失情况,考察了温度、时间、pH、硫化铵试剂用量对金属沉淀率及钼损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75℃、时间1h、溶液pH=8、试剂用量为理论量条件下,钼酸铵溶液净化过程中,钼损失率可以降至1.5%以下。
2013年04期 v.32;No.130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 蒋叶;唐朝波;唐谟堂;杨声海;何静;陈永明;杨建广;
针对次碳酸铋传统制备工艺存在试剂消耗大、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氧化铋和碳酸氢铵机械球磨直接制备次碳酸铋新工艺,考察了碳酸氢铵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球料质量比、反应时间对氧化铋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氢铵浓度为2.5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7∶1、球料质量比为8∶1、反应时间为2h、室温条件下,氧化铋转化率达93.23%。该工艺流程简短,成本低,转化母液可循环利用,解决了传统工艺试剂消耗大及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
2013年04期 v.32;No.130 26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 米秋秋;李军旗;金会心;毛小浩;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对生产有负面影响。研究了采用结晶法脱除某铝厂分解母液中的有机物,考察了母液苛性碱质量浓度、时间、晶种量、温度对脱除有机物的影响,分析了浓缩渣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用结晶法可脱除部分有机物;较佳的结晶条件为苛性碱质量浓度360g/L,结晶温度60℃,晶种添加量40g/L,结晶时间12h。最佳条件下,草酸钠脱除率为28.40%,总有机碳脱除率为25.74%;浓缩渣产物的结晶形态以附聚物为主,含不同组成和结构的有机物,主要为酯类、酸类、酮类等。
2013年04期 v.32;No.130 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3 ] - 周文博;邹平;孙珮石;
研究了从高硫硫铁矿烧渣中微生物脱硫,考察了培养基种类、矿浆固液质量体积比、pH、细菌接种量、表面活性剂、温度及粒度等因素对微生物脱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菌种接种量3%、矿浆pH=1.5、温度30℃条件下对固液质量体积比3∶10的硫酸渣矿浆进行脱硫,72h内,烧渣的硫质量分数由1.78%降至0.28%,脱硫率达86.02%,铁品位由53.78%提高到59.56%;脱硫后的烧渣符合铁精矿要求。
2013年04期 v.32;No.130 270-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 徐亚飞;和晓才;崔涛;陈家辉;徐庆鑫;
研究了锰矿石还原焙烧脱砷,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脱砷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通CO气体并加石油焦还原焙烧,脱砷效果最好;在物料粒度0.5~0.75mm、焙烧温度1 100℃、焙烧时间2h、CO流量1.5L/min、石油焦加入量20%条件下,砷脱除率为97.13%。
2013年04期 v.32;No.130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