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

  • 我国锂资源分布及提取工艺研究现状

    罗清平;郭朋成;李存增;陈亮;

    介绍了国内锂资源分布及提取锂的方法,着重介绍了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研究现状,评价了不同提取工艺。结合我国锂资源状况,预测了锂提取技术的研究方向。

    2012年02期 v.31;No.12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15 ]
  • 镍溶液提纯方法研究现状

    祝爱兰;

    相继更新的硫酸镍、氯化镍等镍盐产品标准对镍盐中杂质含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镍溶液中常见金属杂质离子有铁、铜、锌、钙、镁、钠等,介绍了去除这些杂质的方法及研究现状,并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

    2012年02期 v.31;No.122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5 ]
  • 从矿石中回收铼的研究进展

    彭真;罗明标;花榕;廖桢葳;

    综述了铼的性质、分布及在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存在形式,介绍了近年来铼的各种分析方法及铼产品制备研究现状,对比了含铼矿样溶解、铼的分离富集与测定方法特点,指出开发低成本、高选择性铼回收工艺是今后应重视的问题。

    2012年02期 v.31;No.122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6 ]

试验研究

  • 硫酸锰电解还原动力学研究

    蔡振勇;易清风;

    在MnSO4-(NH4)2SO4-H2O电解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LSV)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不锈钢电极上锰沉积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法表明:二氧化硒的加入可抑制不锈钢电极表面上氢气的析出;锰还原过程中有晶核产生。不同硫酸锰浓度条件下的极化曲线表明:硫酸锰浓度不同,Mn2+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系数(α)不同,交换电流密度(i0)也不同;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计算出扫描电位在-1.14V和-1.20V时,Mn2+还原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7.11kJ/mol和30.87kJ/mol。

    2012年02期 v.31;No.122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0 ]
  • 熟料溶出二次反应抑制机制研究

    胡江平;康立武;

    研究了焦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草酸钠、柠檬酸钠、EDTA、氨三乙酸(NTA)等抑制剂对熟料溶出过程中二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熟料溶出过程中,添加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后,Al2O3溶出率提高了1.84%,二次反应抑制效果最好。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添加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赤泥中硅酸二钙之间主要是通过化学吸附发生作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因覆盖在赤泥表面而抑制二次反应发生。

    2012年02期 v.31;No.12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电解铝工艺中钠冰晶石电解体系的影响因素

    杨运川;

    基于钠冰晶石电解质体系,比较了Na3AlF6-AlF3-CaF2(3%)-Al2O3体系和Na3AlF6-AlF3-CaF2(3%)-LiF(1%)-Al2O3体系液相线温度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得出LiF在体系中虽有利于降低液相线温度和改善体系的导电性,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l2O3的溶解度和AlF3的剩余量才是影响体系的主要因素;而且AlF3的剩余量与Al2O3的溶解度成反比,合理选用AlF3的配比是体系的关键。

    2012年02期 v.31;No.12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 难选赤铁矿浮选试验研究

    王海燕;孙敬锋;樊丽丽;曾钦;

    研究了以FQ为捕收剂,采用正浮选流程浮选赤铁矿。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和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闭路试验采用1粗4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最终获得铁品位59.43%铁精矿,铁回收率72.74%。

    2012年02期 v.31;No.122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 从锰银共生氧化矿中提取锰、银工艺研究

    齐建云;马晶;赵笑益;刘子延;

    研究了用硫铁矿作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浸出锰银氧化矿。结果表明:锰浸出率大于92.5%,浸出液可用于制备工业碳酸锰(锰质量分数45.71%);银留在浸锰渣中,通过重选+浮选可回收过量硫铁矿;对重选细渣和浮选尾渣氰化浸出银,银浸出液以锌粉置换产出银泥(银质量分数92.18%);全流程锰、银回收率分别为88.42%和86.25%。

    2012年02期 v.31;No.122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9 ]
  • 用加压氧化-硫脲浸出法从滇西低品位金矿石中回收金

    和晓才;谢刚;李怀仁;杨大锦;陈愚;徐庆鑫;陈家辉;

    研究了用加压氧化-硫脲浸出法从滇西低品位金矿中回收金。低品位金矿石先在加压反应釜中加压氧化,之后用硫脲浸出金。考察了氧压、温度、反应时间及添加剂尿素及木质磺酸钠对加压氧化及硫脲浸出金的影响,确定了工艺最佳条件。最佳条件下,金浸出率为94%。

    2012年02期 v.31;No.122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0 ]
  • 浙江某金矿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温胜来;周源;

    对浙江某金精矿氰化浸出工艺进行改进,将贵液直接返回磨机边磨边浸,在富氧条件下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金,含氰污水全部返回流程。实践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不仅大大缩短了浸出时间,而且金、银总回收率均提高了5%以上,并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2012年02期 v.31;No.12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 一种从废旧电路板中回收铜的新工艺

    王继峰;李静;杨建广;

    介绍了一种从废旧电路板中分离提取铜并产出超细铜粉的新工艺。首先采用物理分选法分离出含铜的重密度组分,之后采用氧化氨浸—溶剂萃取工艺获得CuSO4溶液,最后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以PVP为保护剂和分散剂,采用二次还原法,获得粒度1.5μm左右的抗氧化铜粉。浸出阶段优化条件为:温度35℃,时间2h,氨水和硫酸铵起始浓度均为2mol/L,空气流量8m3/h,固液质量体积比1∶10。铜萃取及反萃阶段优化条件为:萃取剂Lix84,萃取剂体积分数50%,相比1∶1,TBP浓度0.1mol/L,常温,以500次/min的速度震荡3min;反萃取剂硫酸,浓度0.2mol/L。在优化条件下,浸出、萃取及反萃取阶段的铜提取率分别为96.67%、98.87%及93.34%,效果良好。

    2012年02期 v.31;No.122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 从高炉瓦斯泥中湿法回收锌的新工艺(Ⅰ):废酸浸出及中和除铁

    刘淑芬;杨声海;陈永明;明磊;

    针对攀钢高炉瓦斯泥含锌高、不能直接返回烧结配料的问题,提出了以该厂自有的钛白废酸作浸出剂,采用低酸浸出—中和除铁—萃取—电积工艺从瓦斯泥中回收金属锌。研究了锌的浸出及浸出液除铁过程。结果表明:在废酸用量855L/t瓦斯泥、常温、液固体积质量比4︰1、反应时间2h条件下,锌平均浸出率为97.94%,铁平均浸出率在6.52%以下。对此浸出液进行中和氧化沉铁,在双氧水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3倍、反应温度为50℃条件下,铁、砷、锑共沉淀而被除去,锌损失率在2.90%左右。

    2012年02期 v.31;No.122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6 ]
  • 废盐酸浸出菱锰矿制备四水氯化锰扩大试验

    李军旗;陈朝轶;王家伟;吴复忠;毛小浩;

    对用工业废盐酸浸出菱锰矿制备四水氯化锰进行了扩大试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80℃、pH=3.0、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60min条件下,锰浸出率达91.1%;浸出过程中添加硫酸锰可去除大部分钙,浸出液一次浓缩后,除钙率达到95%;利用氟化锰除镁,氟化锰过量系数为1.0时,除镁率达86%;净化液经氯化钡脱硫、浓缩结晶,获得四水氯化锰产品,其质量达到HG-T3816—2006标准,锰回收率为72.3%。

    2012年02期 v.31;No.122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 从彩钼铅粗精矿碱性浸出液中提取钼的新工艺

    曹耀华;刘红召;高照国;杨绍文;

    研究了一种从彩钼铅粗精矿碱性浸出液中回收钼的新工艺。该工艺涉及镁盐除硅、N235萃取钼、氨水溶液反萃取钼、盐酸沉淀钼等工序。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中ρ(Mo)=9.2g/L、ρ(SiO2)=1.01g/L,除硅温度75℃,pH=8.5,反应1h,氯化镁加入量为理论量4倍条件下,除硅率达87.31%;以15%N235-10%仲辛醇-75%煤油溶液作为萃取剂、在Va∶Vo=2.5∶1、pH为1.7~2.0条件下,混合萃取3min,钼的3级逆流萃取率为99.55%;经反萃取和沉淀钼,最终获得钼质量分数64%以上的氧化钼产品。该工艺钼回收率高,除硅效果较好。

    2012年02期 v.31;No.122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 铜精矿湿法除砷试验研究

    蓝碧波;

    研究了铜精矿湿法除砷、除砷浸出液循环利用和浸出液固砷。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工艺可以较好地脱除铜精矿中的砷,砷脱除率达97.51%;只要浸出液中S2-浓度保持足够高,除砷浸出液循环利用就不影响砷的脱除,浸出渣中的砷质量分数可降低到0.50%以下,但是硫化钠耗量较大;除砷浸出液采用常压氧化—铁盐固砷工艺,固砷率为30.80%。

    2012年02期 v.31;No.122 122-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9 ]
  • 2,4-二巯基-1,3,5-三嗪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钼的吸附性能研究

    陈勇;曹佐英;张启修;

    研究了以聚苯乙烯氨基树脂、三聚氯氰为原料,以硫化钠为巯基化剂,制备2,4-二巯基-1,3,5-三嗪树脂,探讨了树脂对钼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30℃、pH=1.5条件下,树脂对钼的静态吸附容量可以达到260mg/g,动态吸附容量达到97mg/g。用实际料液研究树脂富集钼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能够较好地吸附钼。

    2012年02期 v.31;No.122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1 ]
  • 导电墨水用纳米铜的制备及表征

    孟昭;祁王伟;曾德勇;

    以CuO为铜源,水合联氨为还原剂,首次制备出适合导电墨水用的高浓度、高纯度纳米铜颗粒混合溶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质量分数在11%以上的纳米铜固体颗粒,平均颗粒尺寸约为98nm;制备工艺简单,不需要水洗或复杂的电渗析处理。方法有较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2012年02期 v.31;No.122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7 ]

  • 《湿法冶金》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2011年版

    <正>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湿法冶金》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2011年版(即第6版)之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评选核心期刊的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科研活动,研究工作量浩大。北京地区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2012年02期 v.31;No.122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正>2012年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规划提出的"十二五"预期发展目标还包括:研发投入明显增加,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

    2012年02期 v.31;No.122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 《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有色行业"十二五"规划,严控过剩电解铝产能,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工信部2012年1月31日发布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

    2012年02期 v.31;No.122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