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

  • 湿法冶金工艺中的几种脉冲设备

    刘文华;赵伯毅;董欣杨;陈乡;

    概述了脉冲设备发展现状,介绍了脉冲发生器原理以及萃取、吸附、过滤浓密、搅拌、流体输送等湿法冶金工序中常用的脉冲设备的结构和应用状况。

    2011年04期 v.30;No.120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阅读次数:143 ] |[下载次数:109 ]
  • 含钒炭质页岩提钒废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陈文祥;

    介绍了利用含钒炭质页岩提钒尾渣生产水泥、墙体砖、微晶玻璃、陶粒、瓷砖、保温材料、橡胶填料以及路面基层材料等各种材料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提出了在含钒炭质页岩提钒尾渣资源化利用研究时,应首先考虑提取尾渣中有价成分,充分考虑尾渣的物质组成,优先选择能够大量利用尾渣的产品方案,重点注意尾渣放射性核素对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影响,以及对尾渣浸出毒性物质的稳定化处理。

    2011年04期 v.30;No.120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151 ] |[下载次数:406 ]
  • 废印刷电路板机械回收及湿法冶金技术研究现状

    李桂春;苑仁财;

    废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一直是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介绍了废印刷电路板机械回收和湿法冶金技术,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1年04期 v.30;No.120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809 ]

试验研究

  • 由菱锰矿直接制备软磁材料用锌锰二元粉试验研究

    唐朝波;谭令;杨建广;唐谟堂;杨声海;何静;陈永明;

    研究了以菱锰矿及钢铁厂的高炉烟灰为原料直接制取软磁材料用锌锰二元粉。试验确定了共同浸出、净化、共沉淀、煅烧、洗涤的最佳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锰、锌浸出率分别为99.2%和90.0%,净化后溶液中Si质量浓度为10mg/L,沉淀剂((NH4)2S)对锰、锌沉淀及二元共沉粉中钙、镁杂质质量分数有影响。洗涤除杂后,沉淀粉在800℃下煅烧2h,Ca、Mg及Si质量分数分别为0.033%、0.077%和0.010%,符合制备中档锰锌软磁铁氧体用锰锌二元粉要求。

    2011年04期 v.30;No.120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92 ]
  • 低品位软锰矿三相加压制备锰酸钾

    彭东;王吉坤;马进;杨世诚;李天杰;纳吉信;王春华;

    研究了用低品位软锰矿(w(MnO2)≈45%)采用三相加压法制备锰酸钾。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在最优工艺条件下,低品位软锰矿的转化率在95%以上。

    2011年04期 v.30;No.120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132 ] |[下载次数:160 ]
  • 某氧化铜矿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周源;刘诚;

    某氧化铜矿含泥较多,用浮选方法很难分选,研究了用硫酸直接浸出铜。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mol/L、磨矿细度-74μm占84.43%、液固体积质量比4∶1、室温(20℃)下搅拌(300r/min)浸出5h条件下,铜浸出率达86.33%,浸出液净化后送萃取—电积工序,可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铜产品。

    2011年04期 v.30;No.120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153 ] |[下载次数:195 ]
  • 某高硅氧化锌矿混合浸出试验研究

    崔同昆;

    研究了某高硅氧化锌矿与高铁尾矿的混合浸出,考察了锌浸出率、矿浆沉降及过滤性能。结果表明:锌浸出率达91.08%,但矿石不宜单独浸出;矿浆沉降及过滤性能较差;将高铁尾矿与高硅氧化锌矿按1.5∶1的质量比混合后再浸出,则各项指标均达生产要求。该工艺流程简单,可高效利用、回收尾矿资源。

    2011年04期 v.30;No.120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153 ]
  • 微波焙烧对石煤钒矿浸出的影响

    王辉;兰新哲;马红周;宋永辉;

    研究了微波焙烧预处理石煤钒矿,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焙烧预处理钒矿石12min,然后在搅拌条件下用硫酸浸出2h,钒浸出率达69.04%,与相同浸出时间内未焙烧矿样相比,提高了近20%。微波焙烧预处理后浸出效率明显提高,浸出时间缩短50%以上,而且能耗和污染也大幅度降低。

    2011年04期 v.30;No.120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284 ]
  • 从含钒石煤酸浸液中溶剂萃取钒的试验研究

    朱军;郭继科;马晶;齐建云;

    研究了从某含钒石煤酸浸液预处理后的溶液中溶剂萃取。用P204-TBP-磺化煤油组成的有机相萃取,用硫酸溶液反萃取,用酸性铵盐沉淀钒。试验考察了有机相组成、水相平衡pH、萃取剂浓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工艺条件为:有机相组成为12.5%P204+5%TBP+82.5%磺化煤油,Vo∶Va=2∶1,三级逆流萃取。结果钒萃取率大于99.00%;用硫酸溶液经三级逆流反萃取,钒反萃取率大于97.00%;制备的V2O5产品纯度大于98.00%。

    2011年04期 v.30;No.120 29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158 ] |[下载次数:397 ]
  • pH和加料方式对选择性沉淀分离镍锰的影响

    何显达;许开华;陈尧;陈艳红;王勤;叶红齐;

    根据Ni(Ⅱ)-Mn(Ⅱ)-NH3-CO32--H2O体系的热力学,绘制出溶解度、过饱和度及pH的变化规律图,确定了选择性沉淀分离镍、锰的工艺条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pH≈10条件下,采用反向(金属剂加入到沉淀剂中)加料方式,有利于锰的选择性沉淀。沉淀分离试验结果证实了热力学预测结果,所得碳酸锰沉淀粉末的分散性和洗涤性能良好,镍损失率仅1.0%,锰沉淀率高达99.7%。

    2011年04期 v.30;No.120 298-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阅读次数:149 ] |[下载次数:292 ]
  •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NiFeCo合金前驱体的热力学分析

    梁勇;林如丹;张刚;

    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25℃时Me2+-CO23--NH3-H2O(Me2+=Fe2+,Ni2+,Co2+)体系中各种金属总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绘制了不同[Ct]和[N]t条件下各金属离子的lg[Met]-pH图。热力学分析表明:增加溶液中总碳浓度或减少总氨浓度,有利于金属离子的共沉淀;当溶液中[Ct]和[N]t分别控制在1.0mol/L和0.2mol/L时,Fe2+、Co2+和Ni2+共沉淀的最佳pH范围为7~8,此时溶液中残余金属离子总浓度在0.1mmol/L以下。

    2011年04期 v.30;No.120 304-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184 ]
  • 电场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吴复忠;金会心;马婕;

    研究了电场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温度和苛性碱质量浓度条件下电场对铝酸钠溶液非晶种分解过程和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分解产物的形貌和物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在电场作用下显著提高;电场能促成大量初生晶核的形成,以及一些大颗粒氢氧化铝的附聚,缩短了成核诱导期;电场不会改变铝酸钠溶液分解产物的物相。

    2011年04期 v.30;No.120 309-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157 ]
  • 贵州某高硫铝土矿中硫和铝的溶出行为

    张祥远;李军旗;陈朝轶;王家伟;彭敏;

    研究了贵州某高硫铝土矿中硫和铝的溶解行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苛性碱质量浓度、石灰添加量、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的影响程度,利用回归法确定了各参数对硫和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70℃、苛性碱质量浓度225g/L、石灰添加量5%、溶出时间60min条件下,硫溶出率为26.01%,氧化铝的相对溶出率维持在97%以上,后续脱硫成本较低。

    2011年04期 v.30;No.120 31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241 ]
  • 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熟料烧成过程工艺研究

    张佼阳;童军武;孙培梅;

    采用石灰石烧结熟料自粉化法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探讨了烧成过程中生料配方、烧结温度、出炉温度和保温时间等条件对熟料质量的影响。烧结过程最佳条件为:生料配方C/A=1.9,烧结温度1 340~1 360℃,出炉温度700~900℃,保温时间60min。最佳条件下,烧成熟料的物相组成主要为12CaO.7(Al2O3)和γ-2CaO.SiO2,自粉化时间小于30min,自粉化率近100%,烧成的熟料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出率达80%以上。

    2011年04期 v.30;No.120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288 ]
  • 从镍氢电池正极酸浸液中萃取分离镍钴

    田磊;常卿卿;李红超;欧阳成;

    考察了萃取剂用量、萃取剂皂化率、相比、萃取时间及pH等因素对从镍氢电池正极酸浸液中萃取分离钴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8%Cyanex272+92%煤油为萃取剂,在pH=5.0、有机相皂化率70%、Vo∶Va=1∶1、萃取时间3min、温度25℃条件下,钴萃取率达90%左右,Ni萃取率只有1%左右,二者分离效果较好,工艺运行稳定。

    2011年04期 v.30;No.120 32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阅读次数:175 ] |[下载次数:379 ]
  • 从赤泥中提取钛的试验研究

    李亮星;黄茜琳;

    采用浓硫酸分解法从赤泥盐酸浸出渣中提取钛,考察了酸解温度、酸解时间、浸出时间和水浸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钛浸出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浸出条件为:酸渣质量比1.4∶1,酸解温度300℃,酸解时间2.0h,浸出时间1.0~1.5h,水浸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最佳条件下,钛浸出率达97%,浸出液中钛质量浓度为29.9g/L。

    2011年04期 v.30;No.120 323-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134 ] |[下载次数:418 ]
  • 高硅石煤钒矿酸浸液的脱硅工艺研究

    邢学永;李斯加;宁顺明;

    在分析硅溶胶特性基础上,通过试验选取了一种新型聚醚类脱硅剂,并考察了脱硅剂种类、用量、脱硅温度和陈化时间等对脱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0、温度20℃、陈化时间12h、脱硅剂添加量0.23%条件下,脱硅剂PA-2对溶液中硅的脱除率达93%以上,脱硅效果较好。

    2011年04期 v.30;No.120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318 ]
  • 拜耳法赤泥酸浸液脱硅试验研究

    王克勤;王皓;朱国海;陈津;

    研究了拜耳法赤泥盐酸浸出液的脱硅。在高酸度下进行硅酸凝聚、晶种絮凝脱硅试验,考察了温度、晶种添加量和时间对脱硅率的影响,并考察了脱硅温度和时间对浸出液酸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脱硅的因素依次是脱硅温度、脱硅时间和晶种添加量;在脱硅温度80℃、晶种添加量1%、脱硅时间7h条件下,脱硅率达94.12%;脱硅温度高于70℃,脱硅时间大于5h,浸出液挥发较大。

    2011年04期 v.30;No.120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350 ]
  • 硫酸镁溶液净化除杂试验研究

    马力言;陈为亮;李楠;王迎爽;张殿彬;仲斌年;张亮;

    研究了用红土镍矿酸浸液沉镍后的硫酸镁溶液制备高纯碱式碳酸镁,采用中和水解法和碳酸钠沉淀法净化硫酸镁溶液,除去其中的铁、镍、钙等杂质。确定了最佳净化除杂条件为:反应平衡pH=7,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min,搅拌速率300r/min,滴加速度3.2mL/min,陈化时间75min。在最佳条件下,硫酸镁溶液净化的比较完全。

    2011年04期 v.30;No.120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165 ] |[下载次数:213 ]
  • 某金矿含砷铅碱性工业废水的处理试验研究

    谢洪珍;

    针对某金矿含砷铅碱性工业废水,研究了采用重金属捕集剂和聚铁联合除铅和砷。试验结果表明:用聚铁可去除废水中的砷,但聚铁用量较大,且对铅的去除没有作用;同时采用聚铁和重金属捕集剂TMT-18F,可有效去除砷和铅,且在相同除砷效果下,TMT-18F的加入可大大减少聚铁的用量,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标排放。

    2011年04期 v.30;No.120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283 ]
  • 大长径比直联环隙式离心萃取分离机的研制

    陈崔龙;张德友;陈道林;周进;

    介绍了CTL550-N直联环隙式离心萃取分离机的结构、主要参数及计算、性能特点等;重点介绍了采用大长径比参数后,分离机在结构方面的改进;列出了一些主要参数。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其处理能力可达30~37m3/h。

    2011年04期 v.30;No.120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27 ]
  • 稀土固体超强酸Gd~(3+)-SO_4~(2-)/ZrO_2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胡春燕;李双全;

    采用乙酸、正丁醇为原料,以固体超强酸Gd3+-SO24-/ZrO2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用固体超强酸Gd3+-SO42-/ZrO2和SO24-/ZrO2进行催化活性对比试验,考察浸渍硫酸浓度、浸渍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原料酸醇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固体超强酸的最佳制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5~110℃,催化剂用量1.5g,n(正丁醇)∶n(乙酸)=2.5∶1,反应时间2.5h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8.86%;催化剂重复使用效果明显;加Gd3+的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明显增强。

    2011年04期 v.30;No.120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142 ]
  • 一类新型铜萃取剂的合成与表征

    张星;惠建斌;

    选用叔丁基及甲胺基对芳香醛肟类铜萃取剂进行结构修饰,成功合成了2种5-叔丁基水杨醛亚胺类化合物,对所合成化合物利用磁共振及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2011年04期 v.30;No.120 348-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