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

  • 湿法冶金中胞外聚合物(EPS)的研究进展

    陶琴琴;刘峙嵘;

    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胞外聚合物在湿法冶金中的研究状况,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的来源、组成、物化性质和提取方法,以及胞外聚合物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现状。胞外聚合物在湿法冶金过程中的作用形式主要是帮助矿物在水溶液中溶解、改变矿物表面化学性质和吸附冶金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2011年01期 v.30;No.11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141 ] |[下载次数:275 ]
  • 高炉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现状及新途径

    孟炳辰;张朝晖;巨建涛;

    简要介绍了高炉渣的化学成分及高炉渣循环利用研究现状,指出高炉渣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循环利用高炉渣的最新途径,即用其作为主要基料研制中间包覆盖剂、用作覆砂材料等。

    2011年01期 v.30;No.11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183 ] |[下载次数:1219 ]
  • 热镀锌合金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颖异;李运刚;

    综述了热镀锌及镀锌合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重点介绍了热镀锌产品及优缺点、应用领域以及国内外批量镀锌界的研究热点,指出了热镀锌合金的发展趋势。

    2011年01期 v.30;No.11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140 ] |[下载次数:746 ]

试验研究

  • 响应曲面法优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李红;胡兆吉;董庆珍;李鹰;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响应曲面法优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初始ρ(Fe2+)、初始pH值、培养温度、接种量与响应值Fe2+氧化速率有显著相关性。典型性分析得到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ρ(Fe2+)为8.44 g/L,溶液初始pH值为2.1,培养温度为33℃,接种量为12%。在此条件下,Fe2+氧化速率理论值达到0.217 g/(L.h),验证试验条件下实际最大氧化速率为0.215 g/(L.h)。

    2011年01期 v.30;No.117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163 ]
  • 湿法冶金浸出用强氧化剂过一硫酸的合成研究

    张毅;洪涛;雒俊;李林波;薛娟琴;

    氧化还原是湿法冶金中的重要过程,高氧化电位的氧化剂可以有效强化这一过程。过一硫酸(H2SO5)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研究了以电化学方法制备过一硫酸,考察了电解电压、电解温度、隔膜材料以及添加剂等因素对制备的影响。电解制备过程中,过一硫酸的生成与氧气的生成相互竞争,适当提高电解电压并加入添加剂,可有效抑制析氧副反应的发生。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为后续研究和工业应用奠定了相关基础。

    2011年01期 v.30;No.11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202 ]
  • 微波加热制取超细ZnO粉体试验研究

    梁礼渭;李秋玲;曾清全;熊卫江;

    研究了用微波加热制取中间体草酸锌,然后煅烧草酸锌制取超细ZnO粉体,探讨了微波加热对ZnO粉体晶型、粒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800 W、加热温度60℃、pH为3.3条件下制得中间体草酸锌,再在500℃下煅烧草酸锌得到的ZnO晶体比传统加热方法制得的ZnO晶体表面更光滑,粒径更小,平均粒径仅4.2μm。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不会改变ZnO的晶型,产物为六方晶系,并且晶体的d值与文献吻合的较好。

    2011年01期 v.30;No.11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123 ]
  • 载体粒度对钯炭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辛冰;张静;任保佑;李勇智;郭守杰;冯燕;

    利用钯炭催化剂的苯甲酸加氢反应,考察了活性炭载体粒度(<44μm、44~74μm、74~150μm、>150μm对钯炭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粒度分析法、BET和SEM对其进行表征,并利用加氢反应釜对其催化剂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载体粒度>74μm,金属钯负载不均匀,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载体粒度<44μm,催化剂不易过滤,洗涤过程活性组分容易脱附,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载体粒度为44~74μm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2011年01期 v.30;No.117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阅读次数:136 ] |[下载次数:345 ]
  • 从含砷锑难处理金矿石中浸出金的试验研究

    江国红;张艳敏;

    介绍了含砷锑难处理金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工艺矿物学特征。在氰化浸金过程中,加入一定量混合氧化剂(H2O2+KMnO4)和混合助浸剂(Pb(Ac)2+A),金得到有效浸出,浸出率达91.17%。

    2011年01期 v.30;No.11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阅读次数:148 ] |[下载次数:210 ]
  • 从钒精矿中湿法提取五氧化二钒新工艺研究

    杨绍文;曹耀华;高照国;刘红召;李琦;

    针对河南淅川页岩钒矿分级擦洗得到的钒精矿,研究了两段逆流硫酸浸出—中和—还原—萃取—铵盐沉钒新工艺。在矿石w(V2O5)=2.50%、粒度-500目、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50%、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1.3∶1、浸出温度95℃条件下,五氧化二钒浸出率大于75%;浸出液中的钒用15%P204+10%TBP+75%磺化煤油溶液为有机相,在常温下5级逆流萃取,有机相与水相的流量比为1∶1,钒萃取率在98%以上;负载有机相中的钒用1.5 mol/L硫酸溶液在常温下5级逆流反萃取,有机相与水相流量比为5∶1,钒反萃取率在99%以上;反萃取液中的钒氧化后用铵盐沉淀多钒酸铵,然后在氧化气氛中热解2 h,获得五氧化二钒产品。五氧化二钒总回收率大于70%,产品纯度大于99%。此工艺钒回收率高,符合环保要求,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1年01期 v.30;No.11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348 ]
  • 从黑色岩系钒矿石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新工艺

    田宗平;魏祥晖;李力;杨庆;李贺;

    研究了从黑色岩系钒矿石中提取五氧化二钒新工艺:矿石粉碎至0.25 mm以下—加添加剂混合均匀—模压成球—反射炉氧化焙烧—磨浆水浸—固液分离—离子交换—负载树脂解吸—解吸液除杂——偏钒酸铵沉淀—脱水、脱氨—五氧化二钒产品。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钒综合回收率在75%以上,五氧化二钒产品质量优于YB/T5304—2006冶金98级标准要求;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该工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值得推广应用。

    2011年01期 v.30;No.11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231 ]
  • 赤泥中钪的循环浸出研究

    陈肖虎;唐晓宁;薛安;

    研究了从赤泥中循环浸出钪。考察了循环方法及浸出过程中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质量比对钪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逆流循环浸出3次,硫酸质量浓度920 g/L,浸出温度90℃,液固质量比5∶1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硫酸利用率和钪浸出率都较高,钪浸出率达90%以上。

    2011年01期 v.30;No.11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130 ] |[下载次数:483 ]
  • 钍(Ⅳ)离子在泥炭上的吸附研究

    叶榕;刘峙嵘;文传玺;张思纬;

    采用静态批次吸附法研究了泥炭对Th4+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泥炭粒径、固液质量体积比、振荡时间、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确定了室温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试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泥炭吸附Th4+影响较大,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吸附过程符合Langlmuir方程;泥炭对Th4+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2011年01期 v.30;No.117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120 ] |[下载次数:180 ]
  • 提高精铟生产中铟直收率的探讨

    刘素红;袁永锋;

    简述了从湿法炼锌含铟渣中提取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从锌冶炼富铟渣中回收铟过程中影响铟直收率的原因。根据生产原理及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铟直收率的相应措施,解决了生产中因工序多造成的铟金属流失问题。改进后的工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11年01期 v.30;No.11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134 ]
  • 铬铁合金中的铬、铁分离研究

    邬建辉;阳伦庄;湛菁;张传福;

    研究了从废铬铁合金中回收铬。用硫酸浸出废铬铁合金,用莫尔盐结晶法分离溶液中的铁,考察了主要工艺条件对浸出和铬铁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浓度500 g/L、固液质量体积比1∶6、温度95℃、合金粒度61~44μm、浸出4 h条件下,铬浸出率达93.85%;在溶液pH=0.5,硫酸铵过量系数3.0,[Cr3+]=70 g/L左右,[Fe2+]为15~20 g/L,温度70℃条件下反应6 h,然后快速冷却结晶24 h,除铁率达96.52%,而铬损失率只有1.85%,铬、铁分离效果较好。

    2011年01期 v.30;No.117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阅读次数:149 ] |[下载次数:604 ]
  • 从铜转炉烟灰中浸出铜、锌试验研究

    侯新刚;张琰;张霞;

    研究了从铜火法冶炼中的铜转炉烟灰中用硫酸浸出有价金属。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铜、锌浸出率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则有较大影响;在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 h、液固体积质量比7∶1、硫酸浓度1.80mol/L条件下,锌、铜浸出率均大于90%。

    2011年01期 v.30;No.11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272 ]
  • 从含铟锡粗铅电解液中分离回收铟和锡

    夏兆泉;杨扬;

    研究了从铅电解液中分离回收铟和锡。结果表明:用25%P204+75%煤油溶液萃取,用6 mol/L盐酸溶液反萃取,可将电解液中的In3+、Sn2+与Pb2+分离;用3 mol/L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获得Sn(OH)2粗锡并与In3+分离;最后用盐酸调节溶液pH,用锌板置换得粗铟。锡回收率93.64%,铟回收率82.70%。

    2011年01期 v.30;No.11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141 ] |[下载次数:335 ]
  • 镁盐法脱除氧化锌烟尘浸出液中的氟

    刘国标;单丽梅;马荣峰;

    氧化锌烟尘浸出液中氟含量较高,研究了分别采用MgCO3、MgSO4、Mg(OH)2及MgO以MgF2沉淀法脱除氟,对比了4种含镁化合物的脱氟效果,考察了以Mg(OH)2为除氟剂配加少量硫酸铝时,温度、时间、酸度、用量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 g/L的Mg(OH)2,配以适量硫酸铝,控制温度在50~55℃、时间2 h以上、pH=5.4条件下,氧化锌浸出液中氟质量浓度从0.736 g/L降至0.443 g/L。

    2011年01期 v.30;No.117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154 ] |[下载次数:263 ]
  • 锌精矿酸浸液H_2O_2法净化除铁试验研究

    龙小艺;罗六保;饶春华;

    研究了用H2O2从锌精矿酸浸液中除铁。锌精矿酸浸液除铁工艺条件为:温度控制在90℃,溶液pH控制在3.0~4.0之间,H2O2体积分数25%,连续反应2.5 h后过滤。结果表明,滤液中铁离子质量浓度降至0.08 g/L左右,达到净化要求。

    2011年01期 v.30;No.11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阅读次数:167 ] |[下载次数:182 ]
  •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从不锈钢酸洗废水中富集铬

    李菲;赵俊学;马红周;曾媛;李小明;

    研究了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吸附不锈钢酸洗废水中的铬,考察了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吸附时间对树脂吸附铬的影响,分析了等温吸附平衡及负载树脂的解吸再生。结果表明:298 K温度下,001×7树脂对废水中Cr3+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0.34 mg/g;吸附90 min可达离子交换平衡;废水中铬质量浓度为700mg/L时,树脂的平衡吸附量为90 mg/g;根据吸附动力学,初步判定吸附过程为液膜控制;用质量浓度为9g/L的硫酸钠溶液可以从负载树脂上解吸铬,铬解吸率达99%以上,解吸后的树脂可重复使用。

    2011年01期 v.30;No.11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439 ]
  • 硫化-石膏沉淀法处理铜冶炼废水试验研究

    田君;尹敬群;谌开红;

    针对某铜冶炼厂重金属、氟、砷等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酸性废水,研究了先硫化、后石膏化沉淀处理工艺。在优化沉淀条件下,先硫化后用石灰石沉淀得到石膏产品,其质量达到用户要求;处理后的水质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可有效治理冶炼含酸废水。

    2011年01期 v.30;No.11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295 ]
  • 喷雾浓缩钛白废酸半工业试验

    李亮;邓刚;

    在探索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喷雾浓缩钛白废酸半工业试验。考察了新研制的喷雾浓缩废酸装置的稳定性、耐腐蚀性、经济性及酸回收率,确定了浓缩废酸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新研制的喷雾浓缩装置处理钛白废酸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2011年01期 v.30;No.11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次数:154 ]

科技文摘

  • 用二氧化硫从氨和硫酸溶液中比较浸出废锌-锰-碳电池

    张子悦;

    <正>G.Senanayake,et al.研究了在30~60℃下,用H2SO4,H2SO4/SO2,NH3和NH3/SO2浸出含20.8%锌,22.7%锰,2.65%铁和小于0.1%Hg、Ni、Co、Cu、Pb的废锌-锰-碳电池无磁性部分。在酸性介质中,锌的完全溶解不受SO2影响。但是,SO2的还原作用可使锰在H2SO4介质中的浸出率从25%提高到100%,铁浸出率从1%提高到25%。对比了用其他还原剂浸出的结果。浸出渣的XRD分析结

    2011年01期 v.30;No.117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71 ]
  • 从Cu_3AsS_4-NaHS-NaOH浸出液中以Na_3AsS_4形式沉淀砷

    张子悦;

    <正>William Tongamp,et al.研究了在Cu3AsS4-NaHS-NaOH体系中从高碱性硫砷铜矿浸出液中脱砷的可行性和浸出剂的再生性。首先还原硫元素然后将亚砷酸盐(As(Ⅲ))氧化成砷酸盐(As(Ⅴ))以形成沉淀Na3AsS4。首先,在NaHS-NaOH体系中,用三硫化二砷(As2S3)或硫砷铜矿(Cu3AsS4)制备砷

    2011年01期 v.30;No.117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阅读次数:169 ] |[下载次数:88 ]
  • 用黑曲霉菌从印度洋多金属锰结核中浸出铜、镍和钴

    张子悦;

    <正>K.D.Meht,et al.研究了用一种真菌——黑曲霉从印度洋多金属锰结核中浸出铜、镍和钴,优化了初始pH值、矿浆密度、颗粒大小和浸出时间等参数。在初始pH=4.5,35℃和矿浆密度5%条件下,用适宜的真菌反应30 d,97%Cu,98%Ni,86%Co,91%Mn和36%Fe被溶解,而对比试验中,仅有4.9%

    2011年01期 v.30;No.117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120 ]
  • 硫代硫酸盐对硫代硫酸铵浸出金的影响

    张子悦;

    <正>D.Feng,et al.研究了在纯金和矿石体系中,用硫代硫酸钙、硫代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铵浸出金。硫代硫酸盐的类型显著影响溶液和表面化学以及纯金和黄铁矿精矿在硫代硫酸铵溶液中的浸出。在纯金浸出体系中,硫代硫酸钙有较高的金浸出率,而耗量很低。浸出纯金时,硫代硫酸钠的耗量最少,金浸出

    2011年01期 v.30;No.11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296 ]
  • 用氨基膦酸树脂从铜电解液中除锑

    张子悦;

    <正>Patricio A Riveros,et al.提出了一种从氨基膦酸树脂上洗脱Sb(Ⅴ)的有效方法,此法在工业上已用于控制铜电解液中锑的质量浓度。与Sb(Ⅲ)不同,用HCl和其他试剂洗脱,Sb(Ⅴ)特别难从氨基膦酸树脂上洗脱,因此,工业实践中,树脂颗粒上Sb(Ⅴ)逐渐累积,降低了树脂的容量和寿命。试验发现,含0.5~1.0 g/L硫脲的5~7 mol/L HCl溶液是Sb(Ⅴ)的有效洗脱剂。硫脲将Sb(Ⅴ)还原为Sb

    2011年01期 v.30;No.117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115 ]
  • 生物湿法冶金前景展望

    唐维维;

    <正>C.L.Brierley在"18th International Biohydrometallurgy Symposium,IBS2009,Bariloche-Argentina"上发表论文,介绍了生物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前景。生物浸出,也称作矿物生物氧化,与生物修复一起被广泛应用于原生硫化矿、复杂矿石、难处理硫化物金精矿的堆浸及酸性矿坑水的处理,其新领域是处理大量硫化物、硅酸盐矿物以及未来的原地浸出。

    2011年01期 v.30;No.117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429 ]

化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