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成开,谭佩君
研究了从钴镍废料电溶液中回收钴、镍,采用的流程为电溶液—针铁矿法除铁—P204萃取除杂—7401萃取分离钴镍—碳酸盐沉淀钴、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将溶液中的钴和镍有效分离并回收,钴、镍回收率均达99%。无有毒废气、废水产生,废渣少量,可直接外排。
2003年04期 16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972 ] - 李锋
对新疆阿希难浸金精矿进行了酸性加压氧化 氰化浸金试验研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加压氧化和氰化浸金效果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7%以上。
2003年04期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237 ] - 王小东
毛洋头570矿床为原生铀矿床,其中SiO2质量分数在70%以上,铀和钼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 116%和0 475%。采用稀酸淋浸法可浸出其中的铀和钼。矿石粒径小于10mm,淋浸剂质量浓度10g/L,pH2 0左右,电位-400mV以上,氧化剂为Fe2(SO4)3,浸出134d,80%以上的铀,50%左右的钼得到浸出。
2003年04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100 ] - 董彦杰,盖轲
研究了707阴离子交换树脂从草酸溶液中吸附铌 草酸配合物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NH4)2C2O4]=0 20mol/L,[K2S2O7]=0 030mol/L,[Nb]=8 0×10-5mol/L,pH=2 0条件下,铌的吸附率有最大值,测得Freundlish常数K=1 69×103,吸附速率常数k25℃=1 73×10-4s-1,吸附活化能Ea=22 1kJ/mol,树脂的饱和容量为每g干树脂123 2mg。
2003年04期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阅读次数:154 ] |[下载次数:71 ] - 赖复兴 ,李启厚,黄凯,郭学益,艾侃
基于CdS纳米粉末组装体系对粉末结构形貌的要求,采用异丙醇铝水解法制备了纯度99 99%、粒径小于80nm的不同形貌的γ AlOOH超微粒,研究了巯基乙酸控制沉淀粒子晶型、形状、粒度及其分布的模板作用行为,初步探讨了该工艺工业化的可行性。
2003年04期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105 ] - 张保平,唐谟堂,杨声海
通过对Fe(Ⅱ) Mn(Ⅱ) Zn(Ⅱ) Ca(Ⅱ) Mg(Ⅱ) NH3 NH4HCO3 H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得到各金属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从而确定共沉法制备锰锌软磁铁氧体前躯体共沉过程中钙、镁深度脱除的共沉区域。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钙、镁的含量随着体系pH的增大而降低,在相同条件下镁的溶解度大于钙的溶解度。为减少进入共沉粉中的钙、镁含量,需要保证在铁、锰、锌共沉完全的基础上降低体系的pH。当溶液中[C]T=0 1mol/L,[N]T=1 0mol/L时,pH控制在6 23~6 50之间可以大大降低进入共沉粉中的钙、镁含量。确定共沉过程钙、镁深度脱除的共沉区域,对于生产高纯锰锌软磁铁氧体前躯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3年04期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阅读次数:173 ] |[下载次数:314 ] - 郑隆鳌,喻庆华,熊雪良,刘立
对于由二(2 乙基己基)磷酸钠(NaDEHP)、正辛烷、水、金属盐和正辛醇组成的微乳体系,研究了金属离子(Na+,Ca2+,Mn2+,Fe3+,Co2+,Ni2+,Cu2+,Zn2+,Al3+)和正辛醇对相行为的影响。当金属盐或正辛醇含量增加时,体系发生WinsorⅠ→Ⅲ→Ⅱ型转变。在影响微乳体系相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金属 HDEHP配合物的亲油性。
2003年04期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75 ] - 洪育民
研究了以浸出—氧化—中和法处理闪速炉电收尘(FFEP)烟灰,并将其中的砷以砷铁渣形式脱除。产出的砷铁渣符合无毒弃渣标准(GB5086-85,GBl2502-90),其它有价金属得到综合回收,回收率和杂质脱除率均达到满意效果。
2003年04期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291 ] - 杨乡珍
对近10a来的用荧光法和导数光谱法测定镝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合报道。参考文献30篇。
2003年04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阅读次数:144 ] |[下载次数:77 ] - 欧阳克氙,蔡力创,胡筠
砒霜试样用盐酸溶解,然后用空气 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其中铁的含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铁的回收率为98 3%~103 3%,相对标准偏差为0 23%~0 43%。与邻菲罗啉光度法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但原子吸收光谱法更简便,实用性更强,测定大批量样品时,更快捷、准确。
2003年04期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71 ] - 张丽霞2003年04期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46 ]
- 张丽霞2003年04期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161 ]
- 张丽霞2003年04期 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108 ]
- 林河成2003年04期 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70 ]
- 2003年04期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3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