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В·А·Веляков
,张登福
<正> 在某些汞联合企业中,为了选出块状精矿和降低金属损失,迄今为止仍采用手工方法分选矿石。鉴于手选的效率不高,加之不符合工业卫生要求,因此,有必要采用其它选矿方法,其中包括辐射分选法。
1992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19 ] - 张方宇,姜东,王海翔,郑远东
本文介绍了从含铂废催化剂中回收铂的工艺方法,并且探索了影响硫酸溶解载体的各种因素,以及不溶渣氧化浸铂的工艺条件。经二次硫酸溶解载体,载体溶解率>95%,铂富集倍数>20倍;铂的提纯采用氯化铵沉淀法,铂回收率可达98%,产品铂纯度>99.9%。
1992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阅读次数:132 ] |[下载次数:138 ] - 王红卫
本文从电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观点,探讨了铜电解精炼过程中添加微量盐酸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生产实践,指出Cl-除主要起到回收贵金属的作用外,其浓度的高低不同,对电解铜质量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992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126 ] - 江莉,卢立柱
本文对离子交换树脂矿浆吸附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如:搅拌速度、pH值、树脂用量及粒度、进料矿浆中的离子浓度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矿浆中Cu~(2+)的吸附速率受颗粒内部扩散控制,搅拌速率对吸附速率无影响;颗粒内部的反应动力学可用渐进模型中的壳层扩散机理来描述,即:1—2/3a—(1—a)~(2′3)=k_0t;矿浆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树脂用量增加和减小树脂粒度,均能使吸附速率加快。这就为工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92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34 ] - 周贤爵,李自强,何良惠,李升章
本文通过绘制25℃和100℃下锌氯络离子的分步图及Zn-S-Cl-H_2O系电位-pH图对闪锌矿及软锰矿同时浸出作了热力学分析,探讨了氯离子对同时浸出的热力学影响,并对浸出途径及浸出条件作了热力学分析和讨论。氯离子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浸出,还能改变浸出的途径。
1992年02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96 ] - Tsung-Min Hung
,付子忠
本文研究了用草酸从负载稀土的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中直接反萃取沉淀草酸稀土。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水相与有机相比、草酸浓度和三相分离条件。三相反萃取设备是自己设计的单级混合澄清器。该设备能满足稀土反萃取,有机相循环,以及从混合澄清器中排出固体草酸稀土的要求。用直接沉淀法反萃取稀土对节省化学试剂和能耗有利。
1992年02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72 ] - Kenneth G.Thomas
,章慧英
美国Barrick资源公司有两座高压浸出厂,处理难处理的金矿石。由于矿石的矿物学原因,一座是碱法高压浸出,另一座是酸法高压浸出。操作的pH值对设备结构材料以及投资和操作费用均有明显的影响。下向扼要地重点介绍这些工厂的生产实践及经济状况。
1992年02期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108 ] - R.■.Paramguru
,许孙曲
研究了用纯碱焙烧-浸出法处理白钨矿精矿。把碳酸钠掺入浸出剂,从而成功地消除了浸出时白钨矿从钨酸钠溶液中返沉。把浸出残渣经简单粒度分离,使粗粒级(+37μm)返回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钨的回收率。
1992年02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215 ] - Hirato T.
,张重铭
,赵兴全
本文研究了采用三-n-辛胺(TNOA)作萃取剂的乳化液膜技术从硫酸溶液中富集铀的工艺。试验表明,这种液膜技术与用等量TNOA的常规溶剂萃取相比,萃取率更高。液膜技术特别适用于低浓度的溶液,例如,铀矿石的浸出液和洗涤溶液。本文考察了各种因素对乳化液膜的稳定性、萃取速率和U(Ⅵ)的萃取率的影响。业已证实,在所试验的各种试剂中,Na_2CO_3是淋洗内相中的U(Ⅵ)硫酸盐络合物的最好试剂。为了摸拟两段逆流萃取,采用乳化液膜技术对U(Ⅵ)进行了间歇式萃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段萃取处理含lkg m~(-3)U(Ⅵ)的萃取原液时,萃余水桕的U(Ⅵ)浓度可降低到lgm~(-3)以下。
1992年02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阅读次数:178 ] |[下载次数:30 ] - C.Sella
,聂国林
本专题研究了采用Solvesso 150(一种含99%芳香族的溶剂)从盐酸溶液中萃取砷(Ⅲ)的平衡分配。试验结果证实,当盐酸的浓度为8—12M时,萃取效果较好。在盐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钙可以提高砷(Ⅲ)的萃取率。在H_2O-HCl和H_2O-HCl-CaCI_2混合物体系中,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氢离子、氯化物离子和盐酸的活度,水的活度从文献中查得。在上述介质中测得的砷(Ⅲ)的分配系数可能与盐酸的原始活度或aHCI/aH_2o比率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因此,可以选择H_2O-HCl-CaCl_2混合物(相当于提高了浓度的盐酸溶液)作为用Solvesso 150萃取砷(Ⅲ)的介质。采用盐酸活度大于4的混合物时,砷(Ⅲ)的分配系数大于10。提出了可以对分配数据进行分析的模型,按照该模型分析,被萃取的砷(Ⅲ)的化合物为As(OH)Cl_2和AsCl_3。
1992年02期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170 ] |[下载次数:30 ] - 平沢良介
,郭光新
,涂峰
<正> 绪言 由镍矿提取有用成分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火法和湿法。火法炼制镍、镍铁时,因为采用高温处理矿石,所以需要大量的热能。而采用湿法处理时需要化学药品和水,根据使用浸出溶剂不同,湿法又可分为碱法和酸法处理法。碱液浸出能获得高的浸出率,但大多需要还原等预处理和高温加压设备。使用酸浸出可比较容易获得较高的浸出率,但选择性较差,矿中的杂质成分的溶解较多,适用的矿石多受到限制。
1992年02期 51-53+5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阅读次数:132 ] |[下载次数:58 ] - M.Zibouche
,曹淑清
本文介绍了用氰化法处理来自霍加尔地区阿纳金矿脉的矿石样品的试验室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这个方法是可靠的、简单的,可达到大于99%的回收率。
1992年02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19 ] - Hikaru Amano
,张淑兰
本文叙述了用阳离子交换及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环境样品中~(90)Sr的新方法。碳酸锶用沉淀和离子交换法提纯,并称重测定其化学收率,然后溶入盐酸并与液体闪烁体Aquasol-2混合。用2道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90)Sr、~(90)Y和~(89)Sr。没有环境中氚的影响。用该方法测得的~(90)Sr值与用普通的~(90)Y同位素分离及气体正比计数法测得的~(90)Sr值符合的很好。用这种新方法测定了日本东海村(Tokai-mura)地区空气中~(90)Sr的浓度。
1992年02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阅读次数:141 ] |[下载次数:83 ] - Hajime Ishii
,徐灿丁
本文研究了测定氰化物的三种高灵敏度方法。基于在碱性介质中,银离子同三种阳离子卟啉:5,10,15,20-四(1-甲基-2-吡啶)卟啉[T(2-MPy)P]、5,10,15,20-四(1-甲基-3-吡啶)卟啉[T(3-MPy)P]、5,10,15,20-四(1-甲基-4-吡啶)卟啉[T(4-MPy)P]的络合作用受氰化物的抑制。Ag(Ⅱ)络合物的吸光度的降低值与氰化物的浓度成正比例关系。方法灵敏度对0.001吸光度分别为0.133、0.126和0.234ng/cm~2。Cd(Ⅱ)、Hg(Ⅱ)、Zn(Ⅱ)、碘化物和硫化物干扰氰化物的测定。所推荐的方法,已应用于废水中氰化物的测定,并获得满意的结果。
1992年02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阅读次数:142 ] |[下载次数:23 ] - Neesha Shah
,豫皖
对选择性好,灵敏的用萃取和分光光度计测定微克量钒(V)的方法作了叙述。在370nm处,黄钒(V)-咖啡酸-Aliquat 336萃取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是1.3×10~4L.mol~(-1).Cm~(-1)。该方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比较,并用于钢、合金、矿石及环境样品中痕量钒的测定。
1992年02期 68-7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29 ] - 刘虎生,冯斌
<正> 前言 一般优于4N La_2O_3中稀土杂质元素的测定均采用化学光谱法,常用的分离手段有离子交换法,虽La与Ce能较好分离,但分离周期较长。Г.И.ЩМАНЕНКОВА曾提出用P_(204)作萃取剂,硅球为载体,在HCl体系可使La与Ce等其它稀土元素定量分离。1674年以来,彭春霖等对于以P_(507)为固定相的萃取色层法做了系统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萃取色谱技术,在高纯稀土元素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1992年02期 71-7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43 ] - 赵捷
<正> [本刊讯]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6—11日在浙江余杭县第一招待所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厂企业100余单位的代表160人参加了本届学术讨论会。开幕式在招待所大礼堂隆重举行,首先代表们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大会主席团名单,接着由武汉大学化学系卓仁禧教授主持会议。我国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何炳林教授致开幕词。余杭县争光化工厂厂长、党委书记陆国华、生产技术副厂长伊国英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在会上发了言。
1992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阅读次数:159 ] |[下载次数:1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