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对高梯度磁选回收金和铀的影响

    J.Svoboda ,孟广寿

    本文提供了采用高梯度磁选时pH对金、铀回收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文章表明,通过改变金-铀尾矿中矿物的表面电位,能够提高磁选精矿的质量和铀的回收率。同时看到,在磁选精矿中,与铀密切相关的金随pH值而变化。试验结果证明,在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表面电位符号相同时的pH值下,以及接近有用矿物零点电荷时的pH值下,磁选机具有最佳的选矿性能。

    1987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27 ]
  • 用氰化法从毒砂矿石中回收金和银

    F.Espiell ,齐原

    本文叙述了用氰化法从Paredes(位于葡萄牙东北部)的毒砂矿石中提取金和银的最佳条件。为了确定最佳工艺流程,无论这种方法是否需要预先焙烧矿石,研究工作都应该做到:(1)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单元操作的数目;(2)要能够选择性地提取金和银;(3)为了消除污染,要能够确定一个简单的液流闭路循环流程。本研究工作所推荐的流程,是将矿石破碎到36um以下,在固液比1:4、2g/1 KCN条件下,对不经预先焙烧的矿石进行氰化处理。可溶解出92%的金,55%的银和65%的铜,然后用活性炭从溶液中吸附回收金和银。

    1987年01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51 ]
  • 用硫酸铵和硫酸焙烧从转炉渣中回收铜钴镍

    L.B.Sukla ,庄海兴

    为了使铜、镍、钻硫酸盐化,然后用水浸出可溶性的硫酸盐,对含Cu 4.03%、Ni1.98%、Co0.48%的铜转炉渣进行了加硫酸铵常压焙烧,并对焙烧温度(200—600℃)、时间(15—120min)和硫酸铵用量(0.5—2.5倍理论计算量)等参数的影响作了研究。在常压下,加2.5倍理论计算量的硫酸铵得到铜、镍、钻的回收率分别为85%、81%和85%。用硫酸进行同样的研究。对硫酸用量(0.25—2倍理论计算量)、焙烧温度(100—300℃)和时间(15—120min)等试验变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即焙烧温度150℃,焙烧时间60min,加入理论计算量的硫酸得到铜、镍、钻的回收率分别为95%、90%和99%,杂质铁有60—80%进入溶液中。用氨水及石灰作沉淀剂能有效地从浸出液中除去大部分铁。加硫酸两段焙烧(第一段温度为150℃,第二段温度为650℃)可使硫酸盐产物中铁的含量降到3%左右,而铜、镍、钻的回收率几乎不受影响。

    1987年01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137 ]
  • 用0.01M阿拉明336溶剂萃取钼和钨

    宫下文彬 ,关自斌

    <正> 前言 众所周知,溶剂萃取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是工业上的有用方法。特别是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当有价金属以各种形态转入冰铜、砷黄铜、炉渣中,或在湿法冶炼中成为不溶性残渣,或浓集在浸出液中。溶剂萃取法则是从这些产物中分离回收有价金属的有效方法。 随着高纯度特种金属元素利用面的扩大和资源枯渴,作为冶炼副产物中有价金属的分离回收利用和金属资源再循环的一个环节,对具有高熔点金属系列的特殊性和广泛利用性的Mo和W进行了试验,其目的是搞清楚他们的萃取特性。Mo的熔点为2893K,沸点为3973

    1987年01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51 ]
  • 用Primene 81R硫酸盐从硫酸盐水溶液中萃取铁(Ⅲ)

    F.J.Alguacil ,范家骏

    本文研究了用伯胺Primene 81R在50℃下从硫酸盐水溶液中萃取铁。煤油中的Primene 81R硫酸盐萃合物已从有机相中分离出来,并在甲醇—丙酮混合物中进行了重结晶,该萃合物的化学计量式为3(RNH_3)_2SO_4·(Fe(OH)SO_4)_2,式中R为伯胺中的烷基。业已表明,铁(Ⅲ)的萃取是通过伯胺的硫酸盐分子与水相中的[Fe(OH)SO_4]_2发生加合反应而实现的。根据试验数据和光谱研究可以认为萃合物具有二聚体的结构。

    1987年01期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83 ]
  • 特种金属分离和提纯的溶剂萃取体系

    B.D.Michels ,侯文澜

    目前,在Ta和Nb分离及提纯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液-液萃取法已占压倒优势。近年来,已确立的许多种溶剂萃取体系,在W-Mo-V等元素精制的工业生产中也居多数。而实际上采用液-液萃取进行W-Mo-V彼此分离,至今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Co-Ni分离和提纯也采用溶剂萃取,并可通过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体系实施。

    1987年01期 37-4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45 ]
  • 用有机磷酸酯从混合酸中萃取铀(VI)

    F.Bunus ,彭如清

    本文报导了用中性(TBP和TOPO)和酸性(D2EHPA)有机磷酸酯从硝酸和磷酸混合液中萃取铀(Ⅵ)。用单一萃取剂TBP、TOPO和D2EHPA及混合萃取剂TBP和D2EHPA、TOPO和D2EHPA进行了实验。当使用单—TOPO作萃取剂时,形成萃合物UO_2(NO_3)_2·2TOPO;而使用单一的D2EHPA时,证明有萃合物UO_2X_2(HX)_2(HX=D2EHPA)存在。D2EHPA还能共萃取少量的HNO_3或NO_3~离子。混合萃取剂TOPO和D2EHPA有协萃性质,已证实能形成萃合物UO_2X_2(HX)_2·TOPO。此外还研究了TBP和D2EHPA之间的协萃效应。

    1987年01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45 ]
  • SME529溶剂萃取钯的平衡与动力学

    K.Lnoue ,石磊

    本文从萃取平衡和萃取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用反-2-羟基-5-5壬基苯乙酮肟(SME529的活性组分)-MSB210溶剂从氯化铵-盐酸混合物的水溶液中溶剂萃取钯(Ⅱ)。根据萃取平衡的研究结果发现钯(Ⅱ)按下列反应被萃取:PdCl_(4~2-)(水)+2HR(有)PdR_2(有)+2H~+(水)+4Cl-(水)文中测出了上述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根据萃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发现该萃取反应的正向反应级数对钯(Ⅱ)、肟氢离子和氯离子分别为1级、1级、-1级和-2级。文中提出用界面反应方案来解释上述反应级数。

    1987年01期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22 ]
  • 吸附回收金的高选择性新型树脂——410~#哌啶树脂

    李庸华 ,郭锦勇

    <正> 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采用国产原料研制和合成了一种吸附回收金的新型树脂——410~#哌啶树脂。该树脂对金吸附很强,能有效地吸附各种浓度的金,吸附容量大于500mgAu/g干树脂,且选择性很高,在5—25%的王水介质和0.1—2N盐酸介质中,能从大量的铁、铝、钙、镁、铜、铅、锌、镍、钴等杂质中选择性地分离富集金。用3%硫脲溶液可以有效地从树脂上解吸金。树脂再生简便,使用寿命长。几年来,用该树脂对溶液、合金和矿石等物料中的金进行分离富集和测定,效果良好。由于该树脂性能优良,

    1987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72 ]
  • 液-液萃取的表面化学及其热力学

    郑于炼

    <正> 引言 在液-液萃取中,作为一种萃取剂既要保持相当的有机相溶解度,又必须能与水相组份发生作用。因此,有机疏水基团(如各类烷基、苯环或萘环等)保证了有机相溶解度,而一些带极性的基团(如磺酸、羧酸或磷酸等基团)却是形成金属配位键的功能基团。在萃取剂的分子中既存在疏水基团又存在亲水基团,这种两重的性质决定了萃取剂的界面活性,在当前的萃取化学中人们已毫不怀疑萃取剂是一种不同程度的表面活性剂。

    1987年01期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94 ]
  • 痕量分析和沾污问题

    E.Wnninen ,杨淳庆

    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促进了环境小极低浓度金属离子的测定,目前可以测定溶液中少至0.01ug/1的金属离子,并得到满意的准确度。测定的最低绝对值是10~(18)-10~(20)g。分析这样低的样品,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分析误差将与许多不同因素有关,为了得到重现性好的结果,必须仔细考虑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操作。影响分析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是试剂的纯度和实验室及工作人员引起的沾污以及仪器的性能。本文将要讨论这些因素的影响。

    1987年01期 68-7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79 ]
  • 通过阴离子交换一次提取测定水中的金

    J.B.Mchugh ,豫皖

    本文描述了用一次提取测定天然水中的金。操作完全适合现场分析。首先样品过滤和酸化,接着在振动下,使阴离子交换树脂吸咐达到平衡,然后金用丙酮-硝酸溶液淋洗,淋洗液蒸发至干涸。渣滓用氢溴酸-溴溶液溶解,金用甲基异丁基(甲)酮提取。提取物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电热雾化,原子吸收法测定。测定下限是ng/1。

    1987年01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15 ]
  • 1986年国际湿法冶金除铁会议论文摘要

    庄海兴 ,李雁南

    <正>第一部分 铁控制方法的选择 [1] 湿法冶金过程中控制铁的矿物学综述(T.T.Chon等) 作为地壳中第四个含量最高的元素,铁在铜,镍锌,铅、铝、锰和钛的矿石及矿物中是一种常见组份,也是许多已知铁矿物和大多数伴生杂质中的主要成份。本文提供并讨论了矿石中铁矿物及各种类型矿石中铁杂质的含量及性质。说明了矿物结构及粒度对除铁的重要性,并以闪锌矿-黄铁旷,镍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例作了阐述。在湿法冶金过程中,铁一般以Fe_2O_3、FeO·OH或黄钾铁矾化合物被除去,因此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矿物学,晶体化学及固体置换。事实证明,自然界中存在大量铁的硫酸盐、砷酸盐、磷酸盐化合物,因此讨论了沉淀铁时这些化合物在控制杂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讨论了各种铁矿物的相对稳定性,并以此来判断贮水池中各种铁沉淀物的稳定性。

    1987年01期 81-8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