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 铀矿石预先抛尾—两段放射性分选试验研究

    刘志超;马嘉;李春风;强录德;吴永永;李广;唐宝彬;

    研究了某铀矿石粒度及铀品位分布规律;根据其放射性显明度,绘制了放射性可选性曲线。结果表明,铀在矿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0~2.5 mm粒级矿石中铀品位最高,为0.475%。推荐采用预先抛尾—两段放射性分选工艺。通过该工艺可获得低、中、高3种品位铀矿石。理论选矿指标分别为:低品位矿石产率52.06%,铀品位0.006 3%;中品位矿石产率9.39%,铀品位0.066 7%;高品位矿石产率3.93%,铀品位3.370 5%。

    2021年04期 v.40;No.178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 用两性表面活性剂辅助浸出低品位锰矿石中的锰

    田鸿;马梦雨;叶恒朋;李佳;杜冬云;李诗莹;李昶宜;

    研究了以牛磺酸、环氧氯丙烷、硬脂酰氯、3-二甲胺基丙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AS-S),并用以从某低品位锰矿石中强化浸出锰,考察了AS-S质量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酸矿质量比、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性表面活性剂(AS-S)质量浓度30 mg/L、酸矿质量比0.65/1、液固体积质量比8/1、浸出温度60℃条件下,锰浸出率达98.45%;浸出渣的主要成分为CaSO_4·2H_2O和SiO_2,表明矿石中的锰基本被浸出。

    2021年04期 v.40;No.178 272-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1 ]
  • 从某铀矿石中性浸出液中回收U_3O_8

    任燕;张海燕;郑英;叶开凯;周志全;

    研究了从某铀矿石中性浸出液中回收U_3O_8,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氯化铵+碳酸氢铵淋洗—淋洗液盐酸酸化去除碳酸根—氨水中和沉淀—焙烧工艺获得U_3O_8。结果表明:D263树脂对铀的吸附量为178 mg/g;用70 g/L NH_4Cl+13 g/L NH_4HCO_3溶液淋洗负载树脂,淋洗液铀质量浓度20 g/L;调淋洗液pH至3.0,再用氨水调终点pH为6.0,50℃下反应1.0 h,铀(ADU)沉淀率达99%;ADU在800℃下焙烧4 h,得到铀质量分数大于80%的U_3O_8。

    2021年04期 v.40;No.178 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 采用钙化焙烧—铵盐浸出工艺从钒渣中浸出钒

    马家骏;史培阳;刘承军;赵青;姜茂发;

    研究了采用钙化焙烧—铵盐浸出工艺从钒渣中提取钒。分别以氧化钙和碳酸钙为钙化剂对钒渣进行焙烧,考察了不同焙烧条件和浸出条件对钒渣中钒、硅、磷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钙为钙化剂,对钒渣在n(CaO)/n(V_2O_5)=1.2/1、钒渣粒度45~75μm、焙烧温度920℃条件下焙烧45 min,然后在60℃下用1 mol/L碳酸氢铵溶液浸出60 min,钒浸出率可达82%,硅浸出率低于9%,磷不被浸出,钒渣杂质脱除效果较好。

    2021年04期 v.40;No.178 28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4 ]
  • 采用两段逆流浸出工艺从镓锗渣中回收有价金属

    张伟;李立清;刘野平;张俊峰;吴才贵;宫晓丹;

    研究了采用一段常规浸出—二段加压氧化浸出工艺从锌粉置换镓锗渣中回收有价金属镓、锗、铜、锌。结果表明:在硫酸初始质量浓度65 g/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助浸剂A加入量5.0 g/L、反应时间1 h、温度90℃条件下进行一段浸出,在硫酸初始质量浓度120 g/L、温度105℃、通入氧气、总压力0.35 MPa、液固体积质量比10/1、反应时间4 h条件下对一段浸出渣进行二段浸出,两段浸出后,金属镓、锗、铜、锌浸出率分别达97%、90%、98%、99%,浸出效果较好;渣中的铅得到富集。

    2021年04期 v.40;No.178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3 ]
  • 用硫酸从湿法炼锌尾渣中浸出锗

    王振杰;彭伟;刘安荣;刘洪波;钟波;

    研究了用硫酸从某湿法炼锌尾渣中浸出锗,考察了相关因素对锗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冶炼渣细度-74μm占84.73%、液固体积质量比5/1、浸出温度90℃、氟化铵用量100 mL(质量浓度50 g/L)、硫酸用量150 mL(浓度5.7 mol/L)、浸出时间120 min条件下,锗平均浸出率为91.73%,浸出效果较好。

    2021年04期 v.40;No.178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6 ]
  • 从铜阳极泥中浸出铜、砷、碲试验研究

    刘永平;雷刚;

    研究了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铜、砷、碲,考察了一些因素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浓酸浸铜—液碱浸砷,金、银贵金属没有损失;铜浸出率68.14%,砷浸出率99.01%,碲浸出率64.87%,浸出效果较好。

    2021年04期 v.40;No.178 298-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9 ]
  • 用磷酸铵盐从N235中反萃取铁试验研究

    李嘉;何德文;张雪凯;赵堃祺;周康根;彭长宏;陈伟;

    以溶剂萃取法从赤泥酸浸液中回收铁时,铁的反萃取较为困难。基于叔胺N235反萃取相对容易和铁离子与磷酸根之间的配位能力较强的特点,提出以N235+TBP+煤油作有机相萃取铁,用磷酸铵盐溶液为反萃取剂反萃取铁。研究了反萃取剂磷酸铵盐溶液种类及浓度、反萃取温度和时间、反萃取相比对铁反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萃取剂组成0.2 mol/L H_3PO_4+0.3 mol/L (NH_4)_2HPO_4、温度25℃、相比V_o/V_a=1/1、反萃取时间5 min条件下,Fe(Ⅲ)的单级反萃取率为95.2%;对于赤泥的实际浸出液,有机相经7次循环后,其萃取性能基本不变,所得反萃取液pH=0.02、杂质含量低,铁磷物质的量比约为0.8,可用于配制磷酸铁溶液。盐酸体系中,用N235+TBP+煤油溶液萃取Fe(Ⅲ),TBP先与N235以氢键形式组成协萃剂,再与铁配位交换实现铁的萃取,萃合物可能的组成为R_3NH~+…O=P(OC_4H_9)_3·FeCl~-_(4(o))。

    2021年04期 v.40;No.178 302-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6 ]
  • 载铁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在含铀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扬;牛洁;徐乐昌;李存增;邢会敏;刘啸尘;许婉冰;

    研究了用杨木炭制备载铁生物炭(FeBC)并用于从含铀矿井水中吸附铀,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溶液pH、初始铀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固液质量体积比、反应温度对FeBC吸附去除铀的影响;模拟某含铀矿井水化学组成,通过动态试验考察了FeBC对铀的吸附量及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初始铀质量浓度20 mg/L、固液质量体积比0.1 g/100 mL、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25℃条件下,FeBC对铀的吸附效果较好;在吸附原液铀质量浓度2 mg/L、流量5 mL/min条件下,用50 g FeBC吸附铀,铀吸附量为6.8 mg/g,饱和吸附量为7.2 mg/g,吸附性能良好。

    2021年04期 v.40;No.178 310-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5 ]
  • KOH和微波辐照改性满江红生物炭对水中U(Ⅵ)的吸附

    李殿鑫;阳亦青;张鹏;肖思友;

    研究了以野生满江红为原料制备满江红生物炭(AIC),再经KOH浸泡和微波辐照获得改性满江红生物炭(K-M-AIC)并用以吸附溶液中的U(Ⅵ),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表征了AIC、K-M-AIC及吸附U(Ⅵ)后的K-M-AIC的结构和性能,考察了K-M-AIC用量、体系pH、反应时间、初始U(Ⅵ)质量浓度对K-M-AIC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分析了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在体系pH=5、初始U(Ⅵ)质量浓度10 mg/L、K-M-AIC用量0.133 g/L、温度30℃条件下,U(Ⅵ)最大吸附量为124.903 mg/g;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K-M-AIC生物材料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去除U(Ⅵ)。

    2021年04期 v.40;No.178 315-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7 ]
  • 窄粒径分布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李默;宿延涛;陈树森;王库;宋艳;勾阳飞;王凤菊;

    研究了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窄粒径分布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和用量、搅拌桨形状、搅拌速度、有机相加入方式及加入时间对树脂粒径的影响;借助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树脂进行表征;探讨了树脂对铀的吸附性能并与市售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相对比。结果表明:以聚乙烯醇/聚磷酸钠为复合分散剂、用量占水相质量3.0%,用斜叶桨以150 r/min速度进行搅拌,有机相连续滴加0.6 h,用苯乙烯、二乙烯苯、过氧化苯甲酰为单体制备出粒径0.5~1.0 mm占88%的树脂,粒径分布较窄;此树脂从溶液中吸附铀的性能优于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但其制备成本更低。

    2021年04期 v.40;No.178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9 ]
  • 中毒离子交换树脂的解毒再生

    许影;周根茂;丁叶;封宇;王立民;

    研究了铀水冶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中毒的原因及解毒再生。结果表明:溶液中的有机质及多硫酸盐引起树脂化学中毒,无机盐在树脂颗粒表面沉积造成树脂物理中毒;采用分步清洗法,可有效去除树脂污染物,实现中毒树脂解毒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对铀的吸附量得到恢复。

    2021年04期 v.40;No.178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 采用锌粉置换—氧化水解法分离溶液中的铟和锡

    王吉华;阮琼;

    研究了采用锌粉置换—双氧水氧化—水解沉淀法从溶液中分离铟和锡,考察了溶液pH、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锡置换,以及温度对Sn~(4+)水解、铟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0~2.0、反应温度40℃、搅拌速度120 r/min、反应时间4 h条件下,锡置换率约为91%,海绵锡中锡质量分数大于98%,铟质量分数小于0.2%;置换后液经双氧水氧化后,在80℃、溶液pH=2.5条件下水解,抽滤洗涤后获得氢氧化锡沉淀,锡沉淀率为99%以上,氢氧化锡中铟质量分数小于0.5%;铟、锡分离较彻底,回收率较高。

    2021年04期 v.40;No.178 330-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 从含砷铜矿石中除砷试验研究

    李惠萌;施丽华;

    研究了采用碳酸钠焙烧—水洗工艺从含砷铜矿石中去除砷,考察了碳酸钠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洗温度、水洗时间、水洗液固质量比对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石在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1.8倍、600℃下焙烧2.5 h,然后用水在80℃下洗涤40 min,控制水与烧渣质量比6/1,砷去除率达98.7%,去除效果较好。

    2021年04期 v.40;No.178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5 ]
  • 从高砷锑烟灰碱浸液中脱除砷

    张俊峰;王雷;

    高砷锑烟灰的碱性氧压浸出液中,砷质量浓度在25 g/L以上,研究了采用硫酸-铁盐法去除砷。结果表明:铁盐用量为n(Fe)/n(As)=1.75,用硫酸调溶液pH=6,在60℃下反应1.5 h,砷脱除率在99.5%以上,除砷效果较好。

    2021年04期 v.40;No.178 338-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 高砷铅阳极泥常压碱浸脱砷试验研究

    喻小强;徐家聪;易勤;温盛汇;田磊;

    研究了常压下从铅阳极泥中碱浸脱砷,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NaOH质量浓度、H_2O_2添加量和液固体积质量比等对砷脱除及铅、锑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阳极泥质量50 g、浸出温度90℃、H_2O_2添加量10 mL、NaOH质量浓度6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1 g、浸出时间90 min条件下,砷浸出率为94.98%,而铅、锑基本不溶,砷脱除效果较好。

    2021年04期 v.40;No.178 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 黄铁矿烧渣碱溶脱硅试验研究

    高威;张强;李莎;

    研究了采用碱溶法从黄铁矿烧渣中脱硅,考察了溶出温度、苛性碱质量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溶出时间对脱硅率和脱硅渣中铁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碱溶法可脱除黄铁矿烧渣中的硅并提高铁质量分数;在溶出温度95℃、苛性碱质量浓度10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溶出时间60 min条件下,烧渣脱硅率在56%以上,铁质量分数提高至63.86%。

    2021年04期 v.40;No.178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22年《湿法冶金》

    <正>《湿法冶金》(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主办,主要内容涉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贵金属的选矿及湿法冶金工艺,相关材料(萃取剂、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絮凝剂等)的合成工艺,冶金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及仪器仪表的研发技术,分析测试方法,三废治理、二次资源综合回收流程,是一本湿法冶金技术综合性刊物,可供相关科研、设计、生产人员及高校师生参阅。

    2021年04期 v.40;No.178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 ]
  • 欢迎订阅2022年《铀矿冶》

    <正>《铀矿冶》创刊于1982年,季刊,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原子能技术类的核心期刊。《铀矿冶》是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刊登放射性金属、贵金属、稀土、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矿石的采矿、选矿、冶金及有关矿山地质、物理探矿、矿山测量、安全防护、分析检测、设备仪表、有机材料、环境保护、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成

    2021年04期 v.40;No.178 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 ]

招聘启事

  • 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2021年环保与生态领域人才招聘

    <正>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主体科研单位,从事黄金及有色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工程化应用研究,拥有两个研发中心和上杭中试基地,设有采矿、选矿、冶金、环保与生态、物质组成与材料、信息智控6个研究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基础研究、工程化"两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选、冶、环保等专业综合科技实力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2021年04期 v.40;No.178 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本刊声明

  • 本刊声明

    <正>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网)、《超星期刊数据库》(超星移动"域出版"平台)、EBSCO数据库(EBSCO Information Services),许可在其网站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付稿酬包括上述各项目。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

    2021年04期 v.40;No.178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 ]
  • 《湿法冶金》编辑部关于仿冒虚假信息的严正声明

    <正>为帮助作者、读者准确识别虚假《湿法冶金》期刊网站和相关诈骗信息,现作如下声明:1.《湿法冶金》期刊唯一投稿网址为http://sfyj.cbpt.cnki.net,网站已获得百度官网认证,官网具有蓝底白字的"官方"标识;唯一电子邮箱为shifayejin@163.com。2.《湿法冶金》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主办,未与任何其他公

    2021年04期 v.40;No.178 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 ]

本刊公告

分析测试

  •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溶液中的钒(Ⅴ)

    那迪;韦祖凤;盛云程;周先树;阮琼;

    研究合成了二安替比林-(2,4-二羟基)苯基甲烷(DADHM),并将其用作显色剂,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体系中的钒(Ⅴ)。结果表明,盐酸溶液中,以MnSO_4溶液作为增敏剂,DADHM与钒(Ⅴ)反应生成橘红色配合物,以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λ_(max)=460 nm条件下测定钒(Ⅴ),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9×10~4 L·mol~(-1)·cm~(-1),质量浓度在0~76μg/50 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方法选择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微量钒(Ⅴ)。

    2021年04期 v.40;No.178 35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