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露;万宏民;牛芳银;马晶;
研究了采用铅、铜部分混合浮选,铅、锌依次浮选流程分选陕西某铅锌矿,确定了最佳药剂制度。在最佳药剂制度下,获得铜品位24.09%的铜精矿,铅品位68.47%的铅精矿,锌品位55.72%的锌精矿,铜、铅、锌回收率分别为43.22%、31.32%和94.85%。
2015年02期 v.34;No.140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143 ] |[下载次数:177 ] - 贺山明;汪金良;陈艺琳;
研究了以废铁屑作添加剂、硫化铅精矿作还原剂,用硫酸浸出低品位软锰矿,考察了配料质量比、温度、硫酸浓度、反应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浸出条件可获得96.17%的锰浸出率,铅几乎全部进入渣中;锰的浸出与S0的形成及浸出温度密切相关,硫酸浓度(矿浆pH)对S0的形成影响最大;优化后的浸出条件为m(软锰矿)∶m(铅精矿)∶m(铁屑)=3∶1∶1,反应时间2h,硫酸浓度2mol/L,浸出温度90℃,液固体积质量比5∶1,矿石粒径-74μm占90%以上。
2015年02期 v.34;No.14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153 ] |[下载次数:148 ] - 刘亮;薛济来;
研究了以盐酸-磷酸络合体系浸出人造白钨矿制备磷钨杂多酸。试验结果表明:以盐酸-磷酸络合浸出人造白钨矿,盐酸初始浓度、反应温度、钨磷物质的量比、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钨浸出率均有显著影响;浸出产物为H3[PW12O40],反应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Ea=60.652kJ/mol;在HCl初始浓度0.72mol/L、反应温度50℃、钨磷物质的量比7/1、搅拌强度600r/min条件下,钨浸出率在98%以上。
2015年02期 v.34;No.140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263 ] - 梁焕龙;罗东明;刘晨;谢营邦;黄泰元;
研究了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钨渣中回收钪,考察了硫酸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温度、水浸时间、水浸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钪、钨、锰、铁、硅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硫酸浓度3.5mol/L,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2h,水浸温度90℃,水浸时间1h,水浸液固体积质量比5∶1)下,氧化钪浸出率达93%以上;工艺简单适用。
2015年02期 v.34;No.14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390 ] - 黄泰元;李伯骥;樊艳金;梁焕龙;张建飞;
研究了从磷酸盐矿石酸解液中萃取钪,考察了萃取剂种类、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萃取时间、水相酸度等因素对钪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剂组成为18%P204+2%P507+80%煤油、Vo∶Va=1∶10、水相H+质量浓度为0.5g/L、室温条件下萃取8min,钪萃取率达93.3%。
2015年02期 v.34;No.14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阅读次数:159 ] |[下载次数:186 ] - 雷云霞;郑越;屈晓刚;
针对陶瓷级UO2粉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铀和水的渣液混合物,研究了用硝酸浸出法回收金属铀,确定了影响铀浸出率的主要因素。最佳条件下,铀回收率达94%,渣液混合物减容60%以上。
2015年02期 v.34;No.14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阅读次数:148 ] |[下载次数:157 ] - 尚伟;王旭峰;温玉清;修志阳;
研究了通过酸浸和焙烧,用电解锰阳极泥制备电池材料二氧化锰,分析了产品形貌、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和活性。结果表明:酸浸所得粗二氧化锰在350℃下焙烧1h后,产品中二氧化锰质量分数提高至79%,振实密度为1.37g/mL;产品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有较规则的晶体形貌;组装成电池后,其电化学阻抗较小,电极可逆性高,电化学活性较高。
2015年02期 v.34;No.14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144 ] |[下载次数:385 ] - 乔军;马莹;王晶晶;杨启山;石洪亮;黄凯;
研究了氨水-双氧水氧化沉淀法制备高纯氢氧化铈,考察了各条件对氢氧化铈氧化率、收率、重金属杂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并与Ce2(SO4)3-Na2SO4-氢氧化钠转化、Ce2(CO3)3-氢氧化钠转化2种方法制备的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氨水-双氧水氧化沉淀法所制备的氢氧化铈的组成为Ce(OH)4,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铈产品中∑REO质量分数为82%~83%,氧化率大于98.5%,重金属杂质质量分数小于1.0×10-5。
2015年02期 v.34;No.140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阅读次数:170 ] |[下载次数:728 ] - 曹霖;李建华;廖文胜;夏良树;
针对地浸铀矿层的非均质性特点,研究了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柠檬酸铝为原料合成的流体控制剂在地浸矿层中的成胶性能。通过分析交联剂的不同配比及浓度、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模拟地下水矿化度等对流体控制剂成胶性能的影响,确定流体控制剂最优合成条件,保证其有效交联形成弱凝胶。
2015年02期 v.34;No.140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107 ] - 森维;孙红燕;彭林;杨继生;宋兴诚;
研究了硫酸锌溶液一段净化除铜、镉。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0~60℃,反应时间45min,活化剂A加入量0.375mL/L,电炉锌粉加入量略大于理论量。按最优参数对一段净化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电炉锌粉消耗量降低约一半,成本大幅度降低,净化液铜脱除率大于99%,镉脱除率大于90%,满足生产要求。
2015年02期 v.34;No.140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333 ] - 范庆丰;
研究了从软锰矿硫酸浸出液中去除Fe、Co、Ni、Ca、Mg、Si。试验结果表明:除铁最佳pH为5.0;以福美钠(S.D.D)去除Co2+、Ni 2+的最佳pH为6.0,反应时间为1h,福美钠投加量为m(S)/m(Mn)=0.046;用NH4F去除Ca2+、Mg2+的优化条件为温度90℃,时间1.0h,pH=5.0,NH4F用量为理论量的3倍;除硅最优条件为温度50~60℃,反应时间1.0h,pH=5.0。最优条件下,浸出液中杂质去除率均在95%以上。
2015年02期 v.34;No.140 139-14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141 ] |[下载次数:319 ] - 和晓才;谢刚;李怀仁;施辉献;徐庆鑫;陈家辉;
研究了在超声场中,用盐酸脱除氧化铝中的铁和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氧化铝粉体的纯度、成分、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0℃,盐酸质量浓度15g/L,超声波强度20kHz、25 W/cm2,反应时间3h,液固体积质量比5∶1条件下,氧化铝粉末的纯度高于99.99%,粒度小于5μm,结晶度好,结构疏松,分散性好。
2015年02期 v.34;No.140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153 ] |[下载次数:158 ] - 仵恒;李水娥;胡亚林;周绪忠;
研究了用软锰矿从烧结烟气中脱硫,考察了软锰矿中的杂质对烟气脱硫及锰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锰矿中的钙、镁杂质对烟气脱硫率及锰浸出率影响较大,而铁、硅、铝杂质的影响较小;低品位软锰矿可用于从烧结烟气中脱除硫。
2015年02期 v.34;No.140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194 ] - 张利华;周珉;瞿贤;张海涛;
研究了不同浓度含氰废水对微生物毒性的影响,初步推断生物降解氰化物的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氰化物质量浓度0~2.0mg/L),氰化物对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致死浓度;氰化物质量浓度为2.0mg/L时能完全抑制硝化过程;氰化物对微生物反硝化过程的抑制主要是在反硝化的第1步,即硝酸盐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过程中;微生物降解氰化物的机制是氰化物转化为氨氮,并最终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2015年02期 v.34;No.140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475 ] - 宋云飞;张立华;赵春雷;
采用酸、碱对煤基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并以自制吸附装置考察室温下改性前后的活性炭对四氯化碳、苯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经酸、碱改性的活性炭对四氯化碳的吸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对苯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改善;用浓度为0.676 2mol/L的硝酸溶液12.5mL酸改性活性炭可用于处理含Pb2+废水。
2015年02期 v.34;No.14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134 ] |[下载次数:383 ] - 高玉红;辛景;梁亚男;申丽英;
分别用碱、酸、高温、超声波和助溶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探讨其改性机制,对每种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铅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5种方法都可改性粉煤灰,但碱改性效果最好;用碱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铅废水,最佳吸附时间为40min,适宜吸附温度为20℃,适宜废水pH=7.0,吸附过程符合Freundich等温式和Langmuir等温式。
2015年02期 v.34;No.140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146 ] |[下载次数:579 ] - 罗振勇;张忠霞;
利用FLUENT软件对气态悬浮焙烧炉一级旋风预热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一级旋风预热器结构的非对称性和流场的三维强旋流特性,利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离散求解区域,选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模拟气相流动,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模拟颗粒相流动,选用单向耦合方式处理气-固两相的耦合。对一级旋风预热器的气相流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静压沿径向由外向内逐渐降低,且在中心轴线附近最低,沿轴向自上向下降低较小;在一级旋风预热器壁面和旋转轴心位置,切向速度等于零,呈现典型的兰金组合涡分布,在气流入口位置,切向速度的加速并不明显,进入下部柱体段后,切向速度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可为一级旋风预热器的生产运行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15年02期 v.34;No.140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阅读次数:145 ] |[下载次数:202 ] - 钱均新;
陶瓷膜过滤器是一种高精度固液分离装置,能够用于高温、高压和强腐蚀性环境中,在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环保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首次将陶瓷膜过滤器应用于红土矿冶炼工艺中,运行结果表明,过滤器运行稳定,液固分离效果较好,且运行成本低。
2015年02期 v.34;No.140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13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