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

  • 硫酸铜制备工艺及研究现状

    朱军;许万祥;

    根据原料的不同,分类总结了硫酸铜生产工艺,包括酸浸—结晶、氨浸—结晶、氧化焙烧、溶剂萃取、氧化溶解等,比较了各工艺的优缺点。针对国内硫酸铜产品含砷、钙高,粒度小且分布不均等问题,综述了砷、钙深度脱除方法及硫酸铜结晶优化工艺研究现状。

    2013年01期 v.32;No.12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164 ] |[下载次数:1083 ]

试验研究

  • 复杂难选铅锌银多金属氧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孙敬锋;马卫红;王海燕;李根兴;

    依据氧化铅锌银矿石特性和工艺矿物学,采用脱泥—浮选—重选联合流程分选其中的多金属。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流程,分选效果较好,而且经济合理,能充分回收矿产资源,使矿山效益最大化。

    2013年01期 v.32;No.12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阅读次数:132 ] |[下载次数:205 ]
  • 含砷多金属矿石微细粒嵌布金银选冶工艺试验研究

    万宏民;马晶;靳建平;

    某含砷铅锌多金属矿石中,金、银矿物种类多,粒度微细(大多数<0.005mm),呈包裹状态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颗粒中,矿石砷含量高达6.12%。研究了中性矿浆浮选银铅、碳酸钠弱碱性矿浆浮选金银矿物,金银粗精矿氰化浸出,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

    2013年01期 v.32;No.12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111 ]
  • 澳大利亚某红土镍矿硫酸泡浸试验研究

    范兴祥;汪云华;董海刚;吴跃东;李柏榆;赵家春;李博捷;

    研究了用硫酸溶液从澳大利亚某红土镍矿中浸出镍,考察了酸度、浸出时间和矿石粒度对镍浸出率和酸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粒度对镍浸出率影响较大;在酸度2.51mol/L、矿石粒度-8~+2mm、两段逆流浸出时间均为12d的最佳条件下,镍浸出率为78.52%,浸出液中残酸质量分数小于5%,酸耗在64t/t镍左右。该工艺投资少,流程短,工艺简单。

    2013年01期 v.32;No.12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阅读次数:170 ] |[下载次数:161 ]
  • 用加压氧化法从钼精矿中浸出钼的试验研究

    孙鹏;

    研究了采用加压氧化法碱浸辉钼矿精矿,考察了几种因素对钼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OH过量系数为1.12,液固体积质量比为7∶1,温度为150℃,预充0.5MPa氧气,氧分压0.5MPa、总压保持0.9~1.2MPa,保温保压反应5h,搅拌速度550r/min条件下,钼浸出率高达98.58%。

    2013年01期 v.32;No.12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124 ] |[下载次数:162 ]
  • 用氢氧化钠从钼精矿中浸出钼的试验研究

    成宝海;侯晓川;彭俊;丁喻;

    研究了用氢氧化钠从钼精矿中浸出钼,考察了温度、时间、钼精矿粒度、搅拌速度、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与钼精矿质量比)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钼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确定了较优工艺参数: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90min,钼精矿粒度小于0.1mm,搅拌速度450r/min,氢氧化钠与钼精矿质量比1.2∶1,液固体积质量比4∶1。较优条件下,钼平均浸出率为99.11%。

    2013年01期 v.32;No.12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175 ]
  • 从加纳某碳酸锰矿石中浸出锰的试验研究

    周晓艳;潘涔轩;张玉秀;汝振广;刘闺华;

    研究了在常规一段酸浸条件下从加纳某碳酸锰矿石中浸出锰,考察了温度、酸矿质量比、浸出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浸出温度、酸矿质量比及延长浸出时间,均可显著提高锰浸出率,其中温度对锰浸出率影响最显著;在搅拌强度180r/min、酸矿质量比1∶0.7、反应时间4h、浸出温度60℃(恒温)条件下,锰浸出率达93.99%,残酸质量浓度为4.08g/L。

    2013年01期 v.32;No.12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197 ]
  •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在氟碳铈矿浸出中的应用

    阳建平;柳召刚;李梅;张晓伟;刘佳;

    以白云鄂博混合稀土精矿为原料,AlCl3-HCl为浸出剂,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AlCl3浓度、HCl浓度、温度、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搅拌速度等对氟碳铈矿浸出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浸出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HCl浓度4mol/L,AlCl3浓度1.5mol/L,浸出温度85℃,搅拌时间60min,液固体积质量比35mL/g,搅拌速度100r/min。在此条件下,氟碳铈矿浸出率达到76.63%,接近理论浸出率77.90%。

    2013年01期 v.32;No.12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阅读次数:142 ] |[下载次数:234 ]
  • 稀土萃取模糊PID恒压给料流量控制

    逄启寿;罗璇;

    在稀土萃取过程中,给料输送管往往存在欠压或过压状况,给萃取过程造成麻烦。在阀门开口控制流量基础上,通过扬程流量特性曲线,分析了给料系统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利用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对给料压力以仿真,使压力快速平稳变化。

    2013年01期 v.32;No.12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203 ]
  • 用还原挥发法从铁铟渣中回收铟的试验研究

    沈丽娟;吴克明;高耀文;

    研究了采用还原挥发法从铁铟渣中回收铟,考察了焦渣质量比、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铟挥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焦渣质量比为0.5、还原温度为1 250℃、还原时间90 min条件下,铟回收率达89.48%。

    2013年01期 v.32;No.12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312 ]
  • 用废盐酸从钛铁精矿中浸出钛和铁的试验研究

    董强;李军旗;徐本军;张莹;

    研究了用某钛厂的含钛废盐酸浸出钛铁精矿,考察了浸出温度、废酸浓度、反应时间等对钛和铁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105℃、酸质量分数15%、反应时间24h、液固体积质量比4∶1条件下,钛浸出率达93%。

    2013年01期 v.32;No.12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237 ]
  • 从铜中和渣中回收砷的试验研究

    蒋中国;

    研究了用硫酸从铜冶炼中和渣中浸出砷,并用FeS将浸出液中的砷转化为As2S3沉淀,使砷得到回收,中和渣得到有效处理。

    2013年01期 v.32;No.12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221 ]
  • 硫酸钠、碳酸钠杂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王鸿雁;李旭光;马华菊;

    试验研究了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碳酸钠的存在对铝酸钠晶种分解率、分解产品粒度和产品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钠和碳酸钠的存在对晶种分解有抑制作用,二者浓度增大会使产品粒度增大;二者浓度不同则产品强度不同。

    2013年01期 v.32;No.12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218 ]
  • 从粉煤灰中酸溶铝的试验研究

    徐育;徐本军;黄彩娟;

    在自制的高压反应釜中采用酸溶法从粉煤灰浸出铝,考察了酸质量分数、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Al2O3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80℃、浸出时间5h、液固体积质量比5∶1、酸过量系数1.45、硫酸初始质量分数35%时,粉煤灰中Al2O3溶出率达90%以上。

    2013年01期 v.32;No.12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阅读次数:161 ] |[下载次数:238 ]
  • 用活性氧化铝去除饮水中氟的工程化试验研究

    孙全庆;许根福;靳宏志;

    研究了用活性氧化铝从饮水中除氟,并将其与密实移动床吸附装置相结合。结果表明:用活性氧化铝-密实移动床从饮水中除氟处理水量大,可连续运行,产水中氟质量浓度适宜(0.5~1.0mg/L);设备尺寸较小,吸附剂氟容量较高;载氟活性氧化铝可用少量NaOH溶液处理后再用水淋洗;对高浓度氟、铝淋洗液,可采用石灰乳沉淀—硫酸调整pH工艺处理,保证除氟工程的环保要求。另外,还提供了按处理量设计的固定床装置或密实移动床吸附塔及其配套再生塔设计图。

    2013年01期 v.32;No.12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阅读次数:136 ] |[下载次数:234 ]
  • 新型强化内源反硝化MBR工艺处理高氮、磷污水的研究

    王智鹏;董欣杨;蔚龙凤;

    研究了采用新型强化内源反硝化MBR组合工艺处理高氮、磷污水。结果表明,新型强化内源反硝化MBR组合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为:试验装置总池容40L,污泥龄(SRT)30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h。最佳条件下,污水CODcr、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88%、99.22%和82.4%,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2013年01期 v.32;No.12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阅读次数:120 ] |[下载次数:287 ]
  • 多孔陶瓷膜在高浊度溶液处理中的应用

    钱均新;

    针对各种过滤器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过滤高浊度溶液时效率很差的问题,采用多孔陶瓷膜作过滤元件,对过滤设备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3年01期 v.32;No.12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189 ]
  • 稀土萃取三层搅拌桨不同插入深度对搅拌的影响

    逄启寿;曾文星;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研究了稀土萃取工业中应用的上2层为平直桨叶、第3层为涡轮桨叶的3层组合桨在混合槽内不同深度时的搅拌特性。首先对模型用Gambit进行前期建模,建模数量为30组,搅拌桨距离底部不同,然后将所建各组模型分别导入Fluent,并进行相应模拟环境设置和初始条件设置,最后进行迭代得出结果并进行后期处理。结合搅拌桨不同位置对进口处产生的负压大小和湍流能量分布得出搅拌桨的最佳安装位置为搅拌桨的现场安装提供参考依据。

    2013年01期 v.32;No.12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181 ]

科技信息

化学分析

  • 镨的光度分析研究进展

    杨乡珍;

    综述了镨的光度分析方法研究现状。镨的光度分析主要采用常规光度法、直接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总结了近些年来有关显色剂、选择性和方法灵敏度方面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14篇。

    2013年01期 v.32;No.12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90 ]